附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教案


附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 。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 。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 。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 。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 。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 。”(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
不一样 。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 。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 。(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 。(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 。(播放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