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股东怎么办?A股史上最大造假案“主角”谢幕 康得退股价仅剩2毛

_原题为:13万股东怎么办?A股史上最大造假案“主角”谢幕,股价仅剩2毛,中植系仓促清场
摘要【13万股东怎么办?A股史上最大造假案“主角”谢幕 康得退股价仅剩2毛】2021年5月31日,康得退(002450.SZ,即“康得新”) 将正式告别A股 。至此,这支曾经的材料界千亿“大白马”结束其11年A股生涯 。(界面新闻)
“中植系”解直锟紧急清盘退出 。
2021年5月31日,康得退(002450.SZ,即“康得新”) 将正式告别A股 。至此,这支曾经的材料界千亿“大白马”结束其11年A股生涯 。
按照规定,该公司股票于2021年4月14日进入退市整理期,截止2021年5月28日已满30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已结束,将在5月31日被深交所摘牌 。
公司股票终止A股上市后,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此前,深交所指定中国银河证券为康得退的临时股份转让服务机构,公司已于2021年5月28日了签署《委托股票转让协议书》 。
因虚增超百亿利润,康得退是A股史上规模最大财务造假案件的主角 。
康得退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0年登陆A股,逐步成为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 。从康得新早前披露的财报来看,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是75.61亿元、92.33亿元、117.8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是14.39亿元、19.63亿元、24.74亿元 。2017年11月22日,其股价曾达到26.78元/股高峰,市值一度突破948亿元;该公司甚至成为中国第一家入选《福布斯》2017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也是全球唯一入选的材料企业 。

13万股东怎么办?A股史上最大造假案“主角”谢幕 康得退股价仅剩2毛

文章插图
然而,这终究是“注水”的“空中楼阁” 。2019年1月15日,康得退突发公告称,十多亿超短期融资券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而彼时该公司财报显示,其截至2018年9月30日该公司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有143.13亿元 。
手握百亿现金,却还不起十多亿的债?2019年1月22日,证监会启动对康得退的立案调查 。半年后(2019年7月5日),证监会公布调查结果,就此揭露A股史上最大财务造假案真相;结果显示:康得退2015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22.43亿元、29.43亿元、39.08亿元、24.36亿元,占各年度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136.22%、127.85%、134.19%、711.29% 。
4年,康得退累计虚增利润超百亿 。而在“脱水”后,该公司2015年至2018年分别亏损14.81亿元、17.55亿元、24.60亿元、23.57亿元 。2019年、2020年,其继续亏损71.72亿元、32.05亿元 。2021年一季度,康得退亏损2.79亿元 。
2021年4月6日,深交所正式宣布,根据相关规定以及深交所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决定对康得新股票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
康得退曾试图“自救” 。该公司于2021年4月9日向深交所提交了复核申请材料 。但深交所于5月27日通知该公司,仍维持作出的康得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且这一决定为终局决定 。
如今,康得退A股终止上市时限已达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该公司仍有超13万股东 。
深交所此前指出,康得新终止上市、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后,其股东依法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等《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基本权利不会变化,应当及时向股东提供公司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资产重组、股权变化等重大信息 。
同时,深交所还强调,投资者可以通过单独诉讼、共同诉讼、申请适用示范判决机制、普通代表人诉讼及特别代表人诉讼等司法途径,依法向康得新及相关责任人主张民事赔偿;投资者保护机构也可以通过支持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方式积极发挥作用,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