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促进宝宝心灵发育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 , 大约从1岁半开始 , 宝宝就会出现“假装”行为 , 如将喝水的杯子当做话筒、将小马扎当坐骑等等 。尤其是宝宝的语言进一步发展以后 , 他会主动要求你假扮童话中的公主、巫婆、狐狸……
面对宝宝诸如此类的要求 , 爸妈有时会耐心地陪他玩上一阵子 , 有时则不耐烦地摆摆手:“去去去!爸爸妈妈正忙着 , 听话 , 自己玩!”对于宝宝认真的“假装” , 爸妈更多处于一种“佯做(敷衍)”和“忽视”的状态 。如果你知道这种“假装”行为是宝宝早期思维发展能力的指南针时 , 会不会收起敷衍 , 认真对待宝宝的“假装”呢?
让我们一起来经历宝宝象征能力发展上的可喜变化!
角色扮演的有趣历程
【角色游戏促进宝宝心灵发育】Step 1“假装”渐渐与现实分离
起初 , 婴儿只是利用现实物体――如用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 , 用奶瓶来假装喝水;到两岁左右 , 他会使用一些现实程度小的玩具 , 如用木块当作电话 , 而且行为更频繁 。不久以后 , 宝宝就知道利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代表物体 , 例如用一个手指代表一把牙刷;3岁以后 , 即使在没有任何现实条件支持下 , 宝宝对物体和事情的想像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棒 。
意义:由于游戏的“象征物”不再紧密地与它所指向的物体的使用功能相配对 , 这表明宝宝的想像力开始萌发 , 对事物的描述变得更灵活了 。
Step 2假装对象不再是自己
当假装第一次出现时 , 它是直接指向宝宝自己的 。如宝宝模仿妈妈假装给自己喂饭、洗脸 。不久以后 , 假装行为就开始转为指向其他物体了 , 如给洋娃娃喂饭 。
大约3岁时 , 宝宝摇身一变成了“幕后策划人” , 身边的物体成为有用的替代 , 他会用玩具娃娃父母来喂玩具娃娃宝宝 。
意义:
这一发展次序说明 , 宝宝已经认识到角色扮演活动的代理者和接受者能独立于自己而存在 。“假装”行为逐渐显示了宝宝“非自我为中心”的活动能力 , 正是这种能力使得成人与宝宝互相有意义的交流成为可能 。
Step 3假装游戏越来越复杂
例如 , 在“假装”行为刚刚出现的时候 , 婴儿要表现喝水 , 他会端起杯子就往嘴边凑 , 而不会将倒水、喝水的动作结合起来 。
但过一段时间之后(2岁半左右) , 他就会将倒水、喝水甚至喝过之后的满足感表现得活灵活现 。这就意味着 , 他学会“协调”了 , 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 , 在游戏中 , 宝宝就会和其他人“协调”分工 , 做角色扮演了 。
到四五岁时 , 宝宝之间能协商建立游戏主题 , 在一个精心策划的游戏中创造并扮演很多角色 , 同时表现出他们对故事发生、发展线索的出色理解 。听听他们在共同创造一个想像世界时的陈述:“你假装是宇航员 , 我假装在操纵控制塔”、“等等 , 我必须建立太空船” , 多么娴熟老练!
意义:在复杂的社会性游戏中 , 宝宝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描述”阶段 , 而是全心投入到“参与性”的活动中来 , 试图影响并控制周围的世界 。在这种虚幻的、“假装”的交流中 , 宝宝能够理解、判断和思考自己和伙伴离奇的描述 , 这说明他已经学会推断别人的思维 , 判断推理的逻辑能力正在悄悄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