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作发育不宜过分超前引导( 五 )


另外,早产儿出生后因需特别护理,不能立即与妈妈呆在一起并吃到母乳,也是造成早产儿日后容易患厌食症及其他行为问题的心理原因 。(丁永明)
采编自:北京青年报


------------------------------------------------------------------------------------


面对宝宝不停哭闹父母怎么做
不必为婴儿吮指行为而担心



一些父母总为自己的孩子喜欢吃手指、脚趾而担心 。其实,婴儿吮指这一现象体现了婴儿用嘴对手指、脚趾的一种探索行为,表明婴儿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显著提高,达到了能使手或脚、口动作相互协调的智力水平 。
另外,心理学家认为,这一行为对稳定婴儿自身的情绪有很大作用,即自慰行为 。因此,婴儿饿了、寂寞的时候,通过吸吮自己的手指、脚趾,很快就能安稳下来 。
由此可见,父母不必为宝宝的这一行为烦恼了 。随着他的成长,五彩缤纷的世界会使他目不暇接,他的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吮指行为会慢慢减少 。如果父母觉得孩子的这种行为过于频繁,可有意识转移他的注意力,但千万不要强制性干扰他,强行控制反而会影响他正常的心理发育 。因此,父母要在理解、尊重宝宝发育特点的前提下,多方引导培养他探索世界的兴趣 。
采编自:中国宁波网


------------------------------------------------------------------------------------


早产及产后脑损伤儿童易厌食
人的性格特征形成于3岁前



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测试 。受测试儿都被问到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 。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划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型 。其中充满自信型幼儿占28%,良好适应型幼儿占40%,沉默寡言型幼儿占8%,坐立不安型幼儿占10%,自我约束型幼儿占14% 。
二十三年后,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他们惊异的发现这些孩子的性格基本没有改变 。
卡斯比教授以此为据认为,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定改变,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 。因此,卡斯比教授提倡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务必认真对待3岁以内婴幼儿的各种行为 。
采编自:妈咪宝贝


------------------------------------------------------------------------------------


不必为婴儿吮指行为而担心
婴儿体态语言详译



妈咪们尤其是新妈咪常常因为搞不清宝宝究竟有些什么需求而在小婴儿面前显得惊慌失措或者束手无策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婴儿什么都不懂,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婴儿天生就具备思维的能力 。只要妈咪细心观察,婴儿的一举一动,也就是宝宝的体态语言包含了成千上万的信息,妈咪可以据此准确地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并适时地给予宝宝最贴心的照料 。
体态语言:宝宝人际交往的初始方式
宝宝人际交往首先体现在宝宝与妈咪的交往,而体态语言是宝宝开始学习人际交往技能的最初方式 。
6个月的宝宝会张开双臂、身体扑向亲人,寻求亲人的搂抱 。而当陌生人想要抱他时,宝宝会转头将脸避开 。
7-8个月时,宝宝会以拍手和笑脸表示高兴,点头表示谢谢,摇头表示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