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O型血 宝宝患“新生儿溶血症”几率高


“新生儿溶血症”什么来的?一听到这个名词,很多准爸爸准妈妈瞬间就迷茫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病又被称做“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指由于夫妻双方的血型不同,胎宝贝遗传了父亲的血型,而发生与孕妈咪血型不合的现象,最终导致胎宝贝及新生儿溶血的疾病 。
在我国汉族人口中,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最高,并且临床上90%以上发生在孕妈咪是o型血,丈夫是a、b或ab型血者 。
新生儿溶血症发病原因
由于母亲的血型与胎儿(或婴儿)的血型不合,如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病,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常较ABO血型不合为严重 。
1、Rh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 。通常是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一般第一胎不发病,而从第二胎起发病,但如果Rh阴性的母亲在第一胎前曾接受过Rh阳性的输血,则第一胎也可发病 。
2、ABO血型不合
该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母亲为O型,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 。第一胎即可发病,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尚可见于母亲为A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或AB型,母亲为B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或AB型,但少见 。胎儿(或婴儿)为O型者,可排除该病 。
新生儿溶血症症状
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 。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
1、黄疸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 。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
2、肝脾肿大轻症无明显增大,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
3、贫血患儿均有轻重不等贫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
4、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 。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 。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
5、神经症状出现嗜睡、拒奶、四肢松软,继而抽搐,表现为两眼凝视、眨服、四肢阵阵发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张,有时尖叫等表现即称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常于血清胆红素达20mg/dl以上时发生,是由于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中,损伤脑细胞所致 。
6、发热溶血症患儿常伴有发热 。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 。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
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
提早分娩,可防止宫内严重贫血造成的死胎;有重症贫血、水肿、黄疸迅速加重者,需换血 。换血的目的是移出抗体及胆红素,防止核黄疸 。纠正贫血重症贫血病,换血前可作光疗;一般无换血指征的患儿均可用光疗,此法简单有效 。其原理为蓝光白光可使未结合的胆红素Ⅸa(Z)转化为异构件Ⅸa(E)后者为水溶性可以从胆汁或尿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