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石钊钊
   古人常称书房为文房 , 其中陈设优雅 。文房供应是文人写作的工具 , 在几千年的传播中逐渐形成了代表文人审美兴趣的书房陈设 。这些尚意的形象和表达在历史洪流中记载不多 , 但绘画的记录功能让我们今天一窥古代文房的优雅风格 。
   在早期的中国文明中 , 文学电器大多是为了记录生活 。当图片和记忆出现在历史时刻时 , 绘画和书籍就成为文明的载体和象征 。除了书籍和丝绸之外 , 早期的文本也有更多的时刻 , 而刀和笔的出现促进了图片向文本的发展 。据说毛笔是蒙田在战国时期发明的 , 但从写作痕迹来看 , 殷商时期可以熟练地使用毛笔在甲骨文上写字 。墨水和朱砂作为早期颜料的代表 , 都来自天然 , 甲骨文中有墨水书籍 , 虽然出土较少 , 但也证明了当时墨水的应用 。甘肃武威磨嘴汉墓曾伴随着刷子和墨水球 , 墨水球墨水黑色明亮 , 墨水深黑色干净 , 是最早的块合成墨水 。从刻在骨甲到书在竹丝 , 笔墨的应用和文本的发展在商周时期发生了定性的飞跃 。
   纸张的出现早于传说中的东汉蔡伦 。1957年 , 西安出土的灞桥纸是西汉武帝时期的纸遗物 , 也是中国最早的植物纤维原料纸 。纸张粗糙 , 表面不够光滑 。虽然写文字不容易 , 但蔡侯纸已经向前推进了一个世纪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汉) 墨丸 出土甘肃武威磨口子汉墓
   砚台是以墨水的发展为基础的 。只有仔细研磨合成的墨水 , 去除杂质 , 才能表达书写文字的墨水颜色和墨水性质 。根据《西京杂记》的考试 , 到汉代 , 砚台已经出现 。隋唐以后 , 随着砚台制作技术的改进和文人需求的增加 , 砚台不仅是研磨墨丸的工具 , 也成为文人欣赏和收藏的东西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受西方风格影响的转变时期 。南方文人的不守规矩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边境习俗相互碰撞 , 使这一时期的文化类型多样化、繁荣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13号墓的墓主人生活图是中国十六国最早的纸画 。它由六张大小相似的纸拼接而成 。纸又厚又土黄 。画面水平展开 , 依次绘制旅行图、墓主休息图和烹饪图 。画中色彩鲜艳 , 笔触分为中锋和侧锋 。可见 , 此时的笔头应该有较长的笔锋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东晋) 陆机 平复帖 (局部) 纸墨笔 纵向23.7厘米 横20.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与纸质绘画材料的稀缺性相比 , 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作品和著名艺术家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纸代替丝绸写作 , 一般来说起源于魏晋时期 。晋陆机《平复帖》是中国最早的名人书法作品 , 被称为墨皇 。《平复帖》有九条线 , 是陆机问候朋友的笔记 。全图以麻纸为地 。虽然由于纸张损坏而失去了一些笔迹 , 但可以看出晋唐纸本的艰难本质 。其中 , 墨书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 。字体仍然有隶属关系 , 但它们不像隶书那样清晰 。从左到右的飞间可以看出 , 它们都是用硬芯笔写成的 。虽然秃笔和锋利 , 但它们都显示了小偷 。它们是隶草演变过程中的代表性书籍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晋)王迅 伯远帖(局部) 纸墨笔 纵向25.1厘米 横17.2故宫博物院藏厘米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晋)王迅 伯远帖(局部) 纸墨笔 纵向25.1厘米 横17.2故宫博物院藏厘米
   王勋的《伯远帖》和前面的《平复帖》是晋代仅存的两部名人书法 。书圣王羲之没有真迹传世 。王氏世代擅书 , 只有侄子王勋留着这张短纸 。风神帅气 , 潇洒流利 , 行草用笔精美 , 可谓稀世珍宝 。清高宗乾隆皇帝也珍惜这篇文章 , 用侧理纸装裱 , 用皇家笔画木石图表珍惜 。侧理纸是魏晋的名纸 , 金王嘉的《拾遗记》·晋时事:南越献出了一万张侧理纸 。后人讲道理 , 与侧理混乱 。南方人以海藻为纸 , 其原理纵横斜 , 因为它的名字 。可见魏晋名纸对当时著名书法作品的出现有很多帮助 。
   晋唐时期 , 随着家具从低坐具到胡床、胡凳的发展 , 原有的写作方式也随着坐具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现藏大英博物馆东晋的《女史格图》是顾恺之传世画中最忠实的一部 。虽然这部作品被认定为唐代的复制品 , 但它仍然忠实地记录了东晋时期各种著名文物的图像 。《女史格图》是晋人张华以历代贤妃事迹撰写的著名文章 , 讽刺惠帝时贾后的专权 , 教育内廷妇 。卷尾女史双手写在手卷上 , 说明毛笔硬挺 , 适合用卷写 。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杨子华的《北齐学校书画》卷 , 向我们呈现了一种不同于顾恺之的北方绘画风格 。虽然这部作品是宋代的副本 , 但它仍然保持着画的原始外观 。北齐画家杨子华是当时著名的人物和车马画家 。他的马生动地传下来了 。它曾经引起观众在晚上听到马声嘶鸣的幻觉 , 被称为画圣人 。当北齐的祖先高湛在位时(公元561-565年) , 他担任直阁将军 , 在外面骑马 , 在宫廷工作 。他没有圣旨 , 不得与外人一起画画 , 成为当时北齐宫廷的皇家画家 。他画的人物形象丰满圆润 , 结合了胡峰强壮的姿态 , 不同于顾恺之的光滑美丽 。绘画风格影响了唐人 , 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这幅画是由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宣帝高阳命樊逊和其他11人出版的《五经》历史场景 , 由国家收藏 。在图中的胡床上可以看到清晰的雍燕 。·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区 , 天子叫辟雍 , 诸侯叫宫 。辟雍起源于太学建筑的早期阶段 , 是天子讲座的地方 。东汉蔡勇的《明堂丹令论》载道:取其四面环水 , 花园如璧 , 后人命名碧雍 。魏晋南北朝的砚台中 , 圆盘形最受欢迎 。这个砚池围绕着砚堂 , 比如辟雍环水 , 所以被称为辟雍砚 。早期流行三四足 , 南北朝演变成五足到十足的珠足砚和辟雍砚 , 隋唐时期发展出圆形多足的辟雍砚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东晋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在《三希》中 , 除了《伯远帖》 ,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也是一部杰作 。这篇文章是王羲之在雪后写的一山阴张侯》雪后问安的短篇文章 。虽然是唐人的抄本 , 但王羲之的作品却因为运用影拓技法而忠实地保留了下来 。影拓原本是唐代硬黄纸的双钩复制而成 。硬黄纸可以用白纸通过黄柏染色驱虫 , 然后浸蜡打击 , 质地透明光滑;双钩复制拓展逐一复制原始字迹细节 , 形成与原始作品一致的笔迹 。宋代赵希湖的《洞天清录》记载:硬黄纸唐人用于书经 , 染黄柏 , 取其辟甲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两个国王的真迹或硬黄纸都是唐人的仿书 , 而不是真迹 。除了王羲之传世的众多抄本外 , 辽宁省博物馆还收藏了《万岁通天帖》(王的书汉帖)作为代表 。在这本书中 , 除了原始笔墨帖的扩展外 , 还用乌丝复制了原始缺陷的虫蚀 , 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面的第一手资料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唐)禹受洛书传说图 甘肃敦煌藏经洞出土〔英〕大英博物馆收藏
   除了唐代的书法 , 唐人的画迹也看到了文具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禹受洛书传说图》 。据说伏羲在文字发明前 , 见证了龙马背负着河图 , 从中得到了阴阳、四象、八卦的启示 。这幅画是残本 , 还有禹受洛书段 。在这幅画中 , 伏羲穿着冠衣 , 手里拿着笔和卷曲 。面对高大的龙形马蹄形动物 , 他努力写作 。
   除了站立写作 , 唐外 , 还出现了伏在案件中的形象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传)唐 王维 伏生授经图(局部) 大阪市美术馆藏
   唐王伟的《伏生授经图》是大阪市美术馆最具争议的王伟画作 。图中描绘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博士伏生将《尚书》藏在墙上的故事 。汉初 , 伏生已经90多岁了 。文帝派赵错学习《尚书》28篇 。虽然伏生年纪大了 , 身体虚弱 , 但他仍然不知疲倦地坐在办公桌前 。他用双手展示卷曲来证明这一点 。他似乎在向画外的人讲授《尚书》 。在他面前 , 你可以看到用完搁置的随行砚和刷子 。蒲团前面有手卷和小罐砚滴 , 另一边是用经文包装的手卷 。画中的砚像天然的 , 只有中心的砚池微凹 , 墨色黝黑 , 下面辅以木架支撑 , 说明砚没有雕刻太多 , 取自然之美 。这卷藏在北宋宣和内府 , 说明画中应该是宋朝的东西 。
   晚唐时期 , 随着坐具和几个案例的逐渐增多 , 写作习惯和形式越来越现代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地藏十王图》是根据唐代《地藏十王经》描述的 。画中 , 地藏菩萨戴着僧帽 , 手里拿着禅杖和珍珠 , 半坐在石台上 。左右服务专家善恶记录的善恶童子和十殿阎王 , 前景画崔判官、僧道明、狮子、持笔官 , 牛头狱卒正在护送戴镣铐的灵魂 , 在镜子前观看生前杀人罪 。画中十殿阎王侧身相对 , 桌案改为高足方桌 , 并装饰了窗帘裙 。除了判生死罪福的书卷外 , 桌子上还可以看到桌子侧面的簸箕砚 。簸箕砚又称簸箕砚 , 形状如簸箕 , 又称风字砚 , 因砚尾外撇风字形而得名 。最早可见于南北朝 , 盛行于唐代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五代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五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政权分裂 , 百家争鸣 , 孕育了丰富的艺术流派 , 对北宋艺术影响尤为深远 。南唐是最优雅的 。皇帝不仅是艺术的赞助商 , 也是艺术的追求者 。周文矩是南唐著名的人物画家之一 。后主李煜在位时(公元961-975年) , 任翰林待诏 。作品中的人物和佛教绘画都很精致 。《文苑图卷》是周文矩传世绘画中极其精美的一部分 。本卷原为《琉璃堂人物图》的后半部分 , 全卷应绘制唐代诗人王昌龄诗友琉璃堂前诗会场景 。画中文房概述 , 松下一人躺在石台上 , 用笔支撑颌骨 , 若有所思;面前的童仆手里拿着墨锭 , 在砚台里仔细磨墨 。两个人拿着卷子读书 , 后面的篮子像一个文具盒 , 相当抢眼 。
   对于书法来说 , 纸墨以南唐李廷墨和澄心堂纸最为著名 。南唐李超和李廷父子制作的墨水肌肉丰富、油腻、有光泽 , 主要制作在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 。北宋灭南唐后 , 廷墨输入内库 , 成为宫廷收藏 。到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9-1125年) , 千金易得 , 李氏墨不可得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世界上唯一的李廷制翰林风月墨 。它长度略薄 , 布满断纹 , 墨面黝黑 , 前面有泥金草书翰林风月 。背面的朱书是不可分割的 , 可谓稀世珍宝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北宋)蔡襄 澄心堂帖 纸墨笔 纵向24.7厘米 横27.1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厘米
   北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 , 宋四家之一的蔡襄给朋友写了一封短信 , 委托搜索南唐名纸——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是南唐后主李煜设局命令皇家监督管理局制作的皇家纸 , 因藏在澄心堂而得名 。据说它的质量是皮肤像卵膜 , 干净如玉 , 细而光滑 。欧阳修、梅、蔡襄等人都赞不绝口 。蔡襄的《澄心堂帖》纸质细致光滑 , 很可能是蔡襄用来让受信人搜索澄心堂纸样本的 。这时 , 蔡襄52岁 , 笔庄重 , 结体端正 , 笔墨优雅 。可以说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作 。
   南唐画院在著名纸墨的滋养下 , 可谓人才辈出 。王齐翰是李煜的后主人 , 翰林画院待诏 。工人、佛教和道教都擅长山水、花鸟 。现藏南京大学博物馆的《勘书图卷》是其传世名著 。除了徽宗赵霁瘦金书的题名外 , 还有苏轼、苏辙、王沈、金代史公奕等 。在巨大的景观屏幕下 , 文士长必须穿宽大的衣服 , 闲着挑耳朵 , 侧着书案 。案头横放文房笔墨 , 卷册堆积 , 砚池旁边的笔墨色彩依然浓厚 , 应该是勘校的表现
休息一下 。后面的胡床上堆满了待勘卷册 , 更是难得一见的大轴 , 可见此时卷轴书画装裱已相当大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北宋)沈辽 行书动止帖 纸墨笔 纵27:1厘米 横36: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品
   宋朝时期 , 随着内廷文艺的发展 ,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人阶层逐渐进入学者和朱门的交流圈 。优雅的收藏遍布全国 , 诗歌和古代文人的生活逐渐被宋代上层所接受 , 成为一种暂时的趋势 。现藏上海博物馆北宋沈辽的《行书动止帖》原本是沈辽和朋友写的一封关于疾病的短信 。沈辽比诗歌更好 , 尤其是书法 。这篇文章充满了古老的意气 , 字里行间的魅力是优雅和独特的技巧 。帖子用水纹压花 , 纸白无瑕 , 字迹像漂浮在水中 , 更优雅 。苏轼的《书蒲永画后》说:古今画水 , 多做平原细皱 , 其好人只能为波头起伏 。让人们用手问它 , 所谓的凹凸不平 , 认为它很棒!然而 , 它的性格 , 与印刷板水纸的工作却很笨拙 。所谓的印刷板水纸 , 应该是沈辽这篇文章中使用的水纹压花纸 。宋钱康公的《种植跋谈话》曾载有纸 , 原为吴越(公元907-978年)的珍贵白纸 。文房里所谓的衍波纸或类似于水纹 。
   好纸很少见 , 尤其是晋唐的旧纸和小纸 。宋黄庭坚的《审教帖》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为索尔录制几十首精彩的歌曲 , 你还没有成功 。送的纸太高了 , 但是可以写大字 。如果你想写一本小书 , 你必须有一张短纸 。可以看出 , 此时的书写纸已经分为大小 , 随用的范围已经成为信件和书卷纸的共同特征 。
   宋代 , 随着文人赏石、玩古意的发展 , 砚学也随之发展 。古代用来研墨的砚台 , 也成了刻有文人题材的书房优雅之物 。《砚谱》载:使用的澄心堂纸、李廷墨、龙尾砚是世界之冠 。传说苏轼非常喜欢龙尾砚 , 曾多次受到诗歌的赞扬 。黄庭坚还有一首诗:金星在阳光下飞翔 , 金星在蓝云中飞翔 。认为龙尾砚中的名品金星石为龙尾砚中的名品金星石堪比端州紫砚 。作为著名的藏砚艺术家 , 米菲曾经传世过《紫金研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说苏轼曾经借过米菲心爱的紫金砚 。因为他的爱 , 他死后告诉他进棺材 。这个紫金砚原本是紫金石做的 , 米菲的《乡石帖》记载新紫金右军乡石 , 《宝金英光集》记载:我老了才得到紫金石 , 和余家收到的右军砚没什么区别 。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是端涉 。紫金砚与王羲之(王羲之)并行 , 可见这是高质量 。
   北宋砚台由陶瓷、瓷器、石头、木头等材料制成 。体积精致的人只有几英寸 , 大的人只有英尺 。蔡襄在《致彦友》中曾说:大研英尺 , 魅力异常 , 斋中之华 , 你来了 。可见北宋巨砚之冠 。宋徽宗赵霁的《文会图轴》描绘了唐太宗时期的十八学士 , 旨在赞美当代人的鼎盛时期 , 文治胜唐 。在萨罗树后面的石台上 , 可以看到笔墨砚台 , 旁边是古鼎 , 这是宋代文人崇古的表现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宋 薛绍彭 草书新年帖页
   南唐时期 , 相当珍贵的李廷墨在宋代几乎消失了 。此时 , 最好的是张遇墨 。蔡襄曾记道:世界以涉州李廷为第一 , 易水张遇为第二 。张遇和孙处厚都是著名的墨水制造商 , 他们用煤代替松烟来改变墨水制造技术 。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 魏公苏松同修国史 。皇家礼物是承燕湖双脊龙墨、张遇丸墨、澄心堂纸 。神宗说:从那时起 , 禁令就少了 , 宜宝之 。由此可见 , 内廷收藏的张遇墨也是珍贵的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薛绍鹏的《新年帖子》是一封写给北宋宗室和画家赵的短信 。薛和赵都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 。在文章中 , 薛绍鹏希望借鉴赵收藏的李承晏和张遇制作的墨水 。如果真正的产品愿意与薛收藏的王羲之的《异热帖子》交换 , 这也显示了当时张墨的价值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北宋 米菲 珊瑚帖子
   笔架又称笔架和笔架 , 原本是用来防止笔头散落的工具 。晚唐罗隐的《咏史》中有徐陵笔砚珊瑚架一词 。到了宋代 , 珊瑚随形作为笔架是很常见的 。《珊瑚帖》是北宋米霏唯一的传世画迹 。我看到帖子页面左侧的一支信笔写着珊瑚 。它是自然的 , 自然的 。三根朱草来自金沙 , 来自天支节 。明杜堇的《伏生教经》画了伏生教授赵错的《尚书》28篇故事 。画中 , 赵错努力写书 , 案头是山上的珊瑚笔架 。笔山也是一座研山 , 除了与珊瑚笔架的结合外 , 还可以单独使用 。宋代鲁应龙的《闲窗括异志》称其为远峰如笔架 , 米霏曾收藏过金斋研山和苍雪堂研山 。到元明时期 , 研山不仅是一个实用的笔架 , 也是文房的微型景观陈设之一 。它与石头和风景相结合 , 成为案头独特的风景 。高连的《燕闲欣赏山》记载:余见宋人灵如笔架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明)杜堇 伏生教经图(局部) 丝本设色 纵向147cm 横向104.5厘米〔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宋代文人喜欢燕居 , 经常有几张夏日地图传世 。现藏故宫的宋人《槐树夏日地图集》是最好的 。画中文人枕在风景屏下 , 睡得很开心 , 游遍全国 。他们身后的桌子上陈列着许多砚台、卷包袱、斑竹毛笔和宝字笔架 。这种笔架是多用途的 。吐鲁番阿斯塔纳206号唐墓出土的木笔架就是这样 , 只有两侧的支架不外撇 。在画中 , 桌子的左边是另一个四脚鱼形金铜砚滴 。这个砚滴是鱼形的 , 下面是四柱脚 , 就像一个异形的四脚鼎 。盖顶上有一个长管口 。它应该是一个用手按压流入空气以控制鱼口流动速度的装置 。在古代 , 砚滴注重精确的出水 ,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浓墨的色彩 。唐王维的《伏生教经》和《武陵春图》中看到的砚滴是一种常见的小罐 。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

文章插图
   (宋)匿名 槐荫消夏图(局部) 丝本设色 纵25cm 横26cm 故宫博物院藏
   笔洗也盛在宋代 。黄庭坚在《致公言直接执事》中说:本来乞一小盂 , 研旁洗笔 。可见此时 , 砚旁陈设了笔洗盛水 , 专门用来清洗毛笔 。笔洗在宋代著名的窑瓷中很常见 , 尤其是汝窑记录最全面 。为了记录他的古物收藏 , 乾隆皇帝命令清宫如意馆画家在乾隆52年(公元1787年)和乾隆57年(公元1792年)两次绘制铜和瓷器图册 , 其中《烧功突色图册》和《流光图册》是瓷器图画 。《功突色图册》中有两个汝窑 , 一个是宋汝窑舟形笔洗 。宋汝窑清口洗和宋汝窑舟形笔洗包含在《流光图册》中 。与传世文物相比 , 《烧功突色图册》中绘制的宋汝窑舟形笔洗内底有如意暗花二 , 底微洼 , 有三钉 , 应该是现藏英国大卫德基金会北宋汝窑青瓷椭圆洗 。
   文房供应是文人写作的工具 , 在几千年的传播中逐渐形成了代表文人审美兴趣的书房陈设 。这些尚意的形象和表达在历史的洪流中很少被记录下来 , 但绘画的记录功能使我们能够看到今天古代文房的优雅风格 。文房是为写作和绘画服务的 , 但几千年后 , 它已经成为绘画和书法记录的著名历史的象征 。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全文原刊于北京画院《大匠之门》第33期 , 转刊时有编辑 。
   编辑:李梅
   【古代书画中的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有哪些?】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