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问题多 家长需留意


新学期伊始,一大批中小学生开始了寄宿生活,然而乍从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家庭环境中走出来,他们从生理到心理上都存在着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 。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寄宿生中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家长该起到什么作用?近日,上海市一份最新研究———《寄宿制重点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出炉”,这也许会给寄宿生、家长和教师以启迪 。
《寄宿制重点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对上市某寄宿制重点中学初预班到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较全面的心理卫生问题调查,并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 。研究发现,寄宿制重点中学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睡眠问题、情绪不稳定等 。专家认为这可能与中学生,尤其是寄宿制重点中学以应试教育、重视学习成绩为主的教育模式有关 。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考试紧张、焦虑 。
在研究中,进行个别咨询的学生共122人,共进行152人次的心理咨询 。个别咨询者中,学习问题(学习成绩下降、名次不理想、考试紧张、自觉记忆力不佳)占55人次(36.2%)、人际关系问题28人次(18.4%)、睡眠问题15人次(9.9%)、与老师的关系12人次(7.9%)、情绪不稳定10人次(6.6%)、了解心理学知识10人次(6.6%)、与异性同学交往问题8人次(5.3%)、与父母亲关系处理不好7人次(4.6%)、强迫症5人次(3.3%)、精神病2人(1.3%) 。
家庭环境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在人格和情绪发展、知识和道德观传授等方面对青少年有重要影响,而在解决中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时,家庭环境的变化和对家庭成员的干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孩子住校 这些问题要注意
○一些寄宿生因为刚刚开始独立生活,心理上会有很大变化,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会比较畏惧,而年龄大的孩子特别是初中生,可能会觉得可以不再受约束而易放纵情绪 。因此,家长不要在一开学时就给学生施加过大的精神压力 。
○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反常行径,家长要多与孩子谈心,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变化 。父母要切记,不要总打电话询问或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那样会让孩子的心情很难平静 。
○寄宿生的学习、生活都要自己做主,虽然有老师的教导、督促,但家长仍要多关心孩子的健康 。此外,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自己洗换衣服,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否则也不利于孩子适应寄宿生活 。
○寄宿生的饮食,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能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吃饱吃好非常关键 。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前要向孩子讲述营养饮食的基本知识,告诫他们不要到有卫生问题的地方吃东西,使他们懂得识别哪些食物有营养、哪些食物无益处 。
○孩子在家是独生子女,住学校却要和同学朝夕相处 。培养孩子与人相处、团结友爱是必修课,这也是孩子逐渐从心理方面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
○学生从家来往寄宿制学校的方式比较多,既有搭乘学校校车,也有父母开车接送,还有不少学生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 。这里面有安全问题,家长要嘱咐孩子,没有特殊原因,不要很晚离校回家或去学校 。提倡孩子自己来回学校,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要接送,保证孩子途中的安全 。文/陈垣

把孩子的朋友请进家门
“丢弃教育”不可乱来



为考验5岁女儿的应变能力,母亲故意将其丢弃,使得小孩号啕大哭满街找妈10多分钟——前日,重庆九龙坡区杨石路上演了这一幕,母亲的做法引来路人议论纷纷 。
( 7月20日《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