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你,学会了如何爱孩子吗?( 二 )


王永亭:每年我招学生,会问他们想做什么 。很多时候,学生给
我的回答是:“我想做什么重要吗?”或者“我能做什么呢?”那种消极和无所谓的态度,让人感到他们觉得自己想做的肯定都做不了 。而且,很多优秀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方向的选择,都很随便,看不到他们有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更看不到他们有对自己想做或者正在做的事情的激情 。看了“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的发言后,我想,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种种限制,也许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压抑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
英国一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人,无法想象离开自己的事业会怎么样;还有一种是每周一上班后都在想着周末的人 。前者是一周快乐7天,后者是一周快乐2天 。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主导他们成长,很可能培养出的就是这第二种人 。
当你在对孩子说“不”,或者给孩子什么的时候,要想一想,这个真的是他需要的吗?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崔丽娟教授:有时候父母对孩子说“不”,是为了自己省事,这种情况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 。比如,有时候父母忙着玩游戏或看电视,就随便打发孩子或者希望孩子自己玩;或者为了自己的事情,希望孩子做超越自己年龄阶段的事,美其名曰是对孩子放手;有时候害怕孩子衣服弄脏,制止他们的户外探索;有时候担心孩子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而要求孩子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 。
其实,父母完全可以放下手中的游戏,把时间交给孩子;孩子有探索的热情,那就让他探索,衣服脏了多洗一遍,家里乱了重新整理一下 。如果孩子出生打乱了生活节奏,那么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 。

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财产,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外,保险总是买给一个家庭中最重要、最需要保障的人,而在中国,保险总是买给刚刚出生的孩子,一买10多份 。对于自己的“财产”,一般人总是希望永远处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要不就是希望“财产”对自己永远服从 。与其说,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还不如说,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理性的爱,给他们足够的信任 。
为人父母,爱孩子,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有选择自己正确人生的能力和权利 。
高岚:养育孩子,父母要有所取舍 。可以列出最希望孩子具备的素质和最不能接受的素质,并且坚守 。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父母付出代价 。比如,父母最希望孩子诚实,那么当孩子诚实提出一些挑战父母底线的问题或者要求时,父母必须坦然接受并面对 。再比如,如果父母对孩子学业的要求是考到95分,那么哪怕95分是全班最后一名也要接受,而不是说,其他人都考了100分,就又转而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 。
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 。
每年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上了高中以后,父母得求着他们学习,但是还没用 。其实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接受自然结果的惩罚,而不是边唠叨责骂边替他承担后果,父母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否则不断的唠叨,会提前消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 。
当夫妻双方关系出现问题,或者只有一方养育孩子时,父母总是会说和孩子相互依靠,但是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提醒过自己,别把孩子当成你的精神寄托,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额外沉重的心理压力 。
这是关于“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的现场演示——一对夫妻当父母,一位家长做孩子,让他们作为一家三口站出一个让自己感到最舒适的位置 。结果是父母站在略后面一点,孩子站在前面中间 。但是当父母一方指责另一方时,孩子会本能地站到被指责的一方,而当爸爸妈妈互相指责的时候,孩子的本能则是害怕,躲得远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