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男子汉扼杀在摇篮里

 
近几年,选秀之风此起彼伏,愈吹愈烈,然而,舞台上男性越来越女性化的面孔、越来越阴柔的举止,却深深影响着青少年 。十年来,关于“男孩危机”的话题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关注,甚至出现在一些国家教育部门的报告中 。中性化潮流为什么会受追捧?男孩女性化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父母们又应该怎样应对?生活周刊采访人员为此采访了教育界的专家 。    
【谁把男子汉扼杀在摇篮里】前10名里男生不到一半
“前10名里,男生不足一半,绝大多数都是女生 。在各种学科竞赛、文艺竞赛、艺术特长,音乐素养,舞蹈类等,都是女同学多一些 。班委做得好的,也是女生比较多 。可以说,学校整个状态都是女生要比男生好 。”
这是九年一贯制的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静教院附校)最近几年的数据,静教院附校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张人利告诉生活周刊采访人员,这主要跟女生遵守纪律,集体荣誉强,听老师的话有关 。而现在男生通常胆子比较小,羞涩,怕事情 。“现在豁得出来的男生没几个了,只要好的我们马上就提拔上来了 。”张校长笑称 。
张校长的观点,在最新公布的《拯救男孩》研究报告中得到证实,近年来男孩在身体素质、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都面临着比女孩更多的问题 。于是,关于“拯救男孩”和“男孩危机”的口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
“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是一种“全球化现象”——最早是由美国教育界提出的 。一系列数据揭示了“拯救男孩”的紧迫性:2004年美国大学校园里的男、女生比例为43∶57;到2007年,美国大学新生中的女生已占到67%;今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生数量是男生的1.51倍 。美国教育部的一项分析指出,在阅读和写作技巧方面,男孩落后女孩1至5年;而数学等传统的男生优势学科,男孩们的领先优势也在快速缩小 。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的话却令人担忧,“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男孩危机’更严重!”
“有时候我去看他们上体育课,有些男孩子拉单杠都会哭鼻子,更不用说和别人打架,我觉得很惊讶,相反女孩子就相当“强势” 。张校长坦言,这样的强势还表现在学生成绩上,以前我读书的时候物理系30个同学只有4个女同学,现在一个物理系女同学都要占到一半甚至以上,这无疑让人感觉到女人的强大和应试教育的问题所在 。
在徐汇区一所初级中学初三任教的李老师告诉采访人员,在她的班上,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习尖子都是女生,而男生相比起来,就显得很弱势,他们主要的问题是做事胆小,没有男子汉的冲劲儿;没有责任感,遇事不敢担当;性格懦弱逃避,总之,就是男孩没个男孩样子,倒是女生比男孩冲多了,甚至,她还举了个极端的例子,她说,现在初中生早恋,女生追男生的比例远远高于男生追女生 。所以,阴盛阳衰成为普遍现象 。
应试教育压抑男孩个性
阴盛阳衰,导致老师家长心目中的“男孩形象”,与人们想象中的“阳光男孩”“小小男子汉”相去甚远 。男孩危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迈克尔·古里安,凯西·史蒂文斯著的《男孩的脑子想什么》曾通过大量案例和相关研究指出,并非真的是这些男孩出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 。孙云晓指出,男孩的学习更倚重于体验,缺乏体验使男孩对枯燥的单纯书本学习丧失兴趣,从而危及到他们的学业表现 。而不了解男孩的学习方式、否定男孩的学习方式,则加速了男孩成为现代教育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