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市疾控中心昨发布的调查报告同时指出:营养过剩和缺乏并存( 二 )


居民蛋白质、维生素、锌等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基本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标准,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蛋白质摄入量为77.5克,为推荐摄入量的103.3%,已满足需要 。
居民消费的食物品种多样化,从主食大米、面粉到肉禽蛋鱼等食物的品种丰富,蔬菜、水果的消费也比过去有较大的提高 。
上述调查的结果充分反映了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我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
加强监测干预和科学指导
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已经成为富裕生活、健康人群、和谐社会的必要基础 。
本次调查显示我市居民的膳食营养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的固有缺欠(如高盐、低钾、低钙、低优质蛋白)未得到根本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消耗量直线上升,膳食脂肪、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逐步增加,营养过剩已上升为主要问题 。这必将导致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持续上升 。营养改善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也是卫生保健的基础组成部分,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和社会各个行业 。因此要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卫生部门将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定期开展营养及营养相关性疾病的监测和干预,科学地指导居民的健康消费,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营养改善和宣传教育工作 。以改善饮食习惯、优化膳食结构为切入点,重点开展各项工作,实现营养性贫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肥胖等慢性病的有效防治和干预 。
一日三餐能量食物搭配不够科学
从调查中所得数据看,我市居民饮食存在结构性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居民在畜肉类和高脂肪类食物消费过多,而谷类食物、蔬菜类消费偏低 。2005年我市居民每人每日畜禽肉类消费量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上限的1.3倍,尤其是农村,更达到了推荐摄入量上限的1.6倍 。油脂消费量为推荐摄入量的2.2倍 。而谷类食物每人每日消费量为305.4克,接近推荐摄入量的下限300克,与2002年全国水平比较亦下降145.8克 。蔬菜每人每日消费量为287.6克,仅达推荐摄入量下限的71.2%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人每日消费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50.6%和72.6%,尤其在农村奶类消费量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17.7% 。
三餐之中能量食物搭配不合理 。合理的三餐应该是“早餐要好、中餐要饱、晚餐要少” 。而目前的结果显示我市居民普遍存在早餐食物能量偏低,而晚餐食物能量却偏高的现象 。膳食不合理导致某些重要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如我市居民钙元素的每天摄入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59.9% 。而奶类和豆类食物制品、谷类食物和蔬菜都是日常良好的钙源 。说明居民在这方面摄入量过低是造成膳食钙缺乏的主要原因 。同时居民维生素A的摄入量不足,仅为推荐量的67.5% 。另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三大营养素在人均摄入总热量中的比例也不合理 。
【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市疾控中心昨发布的调查报告同时指出:营养过剩和缺乏并存】三餐中碳水化合物供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为39.3%,远低于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5%下限,而脂肪的供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为44.2%,又大大超过WHO推荐的30%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