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大雨小雨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大雨小雨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熟悉音乐旋律,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在老师或同伴的指挥下,用动作、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合作歌唱,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大雨小雨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
2.在老师或同伴的指挥下,用动作、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合作歌唱 。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活动重难点:
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 。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内容 。
(1)教师:“下雨啦!你觉得哪幅图表示下大雨,哪幅图表示下小雨?”
(2)引导幼儿观察后加以区分,并模仿大雨、小雨不同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 。
2.感受乐曲旋律,学唱歌曲《大雨小雨》 。
(1)教师演奏乐曲,幼儿欣赏并想像乐曲里说的是什么场景?
【中班音乐大雨小雨教案反思】(2)启发幼儿谈谈强音、弱音代表什么 。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熟悉曲调及歌词 。
(4)幼儿学唱、练习过程中,注意表现歌曲中强弱的变化 。
3.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变化 。
(1)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可以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 。
(2)教师抽取出部分幼儿设计的动作,并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相应的不同力度的动作 。
(3)在幼儿熟悉歌曲并边唱边做动作的基础上,教师(或幼儿)组织幼儿分别担任大雨或小雨的不同角色,并指挥幼儿分角色合作歌曲 。
活动反思:
在朗读歌词环节中,我先按照歌曲的节奏型进行示范朗读,让幼儿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让幼儿分句跟我进行模读 。在幼儿正确掌握好节奏后,多给幼儿聆听歌曲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的感受音乐 。
在歌曲处理环节,引导幼儿通过强(f)和弱(p)的对比,来表现出大雨和小雨在音响效果中的区别,并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如一种形式是:当唱到大雨时,让学生们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 。
另一种形式是:表现大雨时,让幼儿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幼儿坐下来 。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幼儿的积极参与使得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