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糖丸要服吗

“小儿麻痹”又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病后可出现肢体麻痹而留下终生残疾 。这也是家长们担心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种疾病 。对于该病的预防可以服用小儿麻痹糖丸,这种口服的预防方式是必要的吗?
小儿麻痹糖丸的正式名称叫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虽然它不是用注射的方式而是用口服的方式,但它也和其他疫苗一样能起到免疫作用,只是接种的途径不同而已,所以它也是“预防针” 。
儿童口服疫苗后发生一次相当于隐性感染的自然感染过程 。疫苗病毒在肠道内繁殖,产生抗体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 。服苗后7-10天,血清中开始有了中和抗体,1-3个月达到高峰 。
一旦新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侵入,病毒抵达肠道后,体内的分泌型抗体IgA就发挥作用,抵抗病毒 。血液中的中和抗体则阻止病毒从血循环向神经系统扩散,从而避免病毒侵入脊髓和脑神经产生麻痹症状 。
疫苗服用方法可根据年龄不同而决定 。对幼小儿童可以用清洁的汤勺将糖丸研碎,然后溶于冷开水中服用,切忌用热开水溶化或混入其他饮料中服用,以免将疫苗中的病毒杀死,影响免疫效果 。较大的儿童则可以直接吞服糖丸,每次服1粒 。该疫苗一般无特殊禁忌症,但有免疫缺陷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应禁用或缓用;对发热或患有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的儿童以及重度腹泻的儿童也应缓用 。
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规定,2月龄儿童开始服用混合疫苗1粒,以后3月龄、4月龄各再加服1粒,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8天(一个月) 。为了加强免疫效果,许多省市在儿童1岁半时再加服一次,7岁时加强免疫一次 。
1周岁内儿童应该连续服3次疫苗,是因为一次服苗后各型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虽然较高,但并没达到理想水平,加上各型之间还有干扰,当连续服3次后,才能使更多的儿童得到较理想的免疫效果 。
从以上介绍可得知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和注射预防针一样是十分必要的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方式 。家长也应依据计划免疫程序按时足量给孩子服用糖丸,从而很好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发生 。
新生儿脐炎的主要表现症状就是宝宝的脐部会有粘液或脓性的分泌物,并会散发恶臭味,脐窝周围的皮肤还会发红 。新生儿脐炎是怎么引起的呢?该如何避免该病的发生呢?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母亲之间的纽带,就是通过脐带的血液运输来供应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的发育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脐带保证了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
新生儿出生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断脐 。这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或断脐后护理不好,例如断脐的用具(刀或剪)未经严格高温、高压消毒;断脐时没有严格按照正规无菌操作;结扎线未消毒以及脐带残端脱落前后没有很好地消毒护理等等,病原体就可能感染脐带的残端,在此生长繁殖,导致脐部发炎 。
更为严重的是,这里可能成为病原体进入全身的门户和通道,引起重症全身性感染,如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常可危及孩子的生命 。
新生儿脐炎是由脐部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感染往往引起化脓性改变 。轻者引起脐轮和脐周皮肤红肿,并有一些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及周围皮肤会明显红肿或有硬块,脓性分泌物较多,并常有恶臭味 。
若未及时就诊治疗,感染可向周围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皮下坏疽,甚至向更深部蔓延而导致腹膜炎;也可以沿着还没有完全闭锁的脐血管蔓延而引起肝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以及前面提到的全身性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