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梳子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梳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初步学会朗诵,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梳子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初步学会朗诵 。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
3、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 。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
活动准备:
梳子一把;诗歌图谱一张;优美的背景音乐;录音机 。
挂图一张,上面画有四幅小图①妈妈给我梳头我给妈妈梳头②一棵枝叶在飘动的树③轮船在海中航行 。
活动过程:
一、教师直接出示梳子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
1、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梳子)
2、师:梳子有什么作用?
3、师:谁帮你梳过头发?什么感觉?
4、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就叫《梳子》,请小朋友仔细听听,诗歌里面都说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诗歌,初步了解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画面和意境 。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
2、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诗歌中,说了些什么?
三、结合大图书,分两部分欣赏诗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
1、教师朗诵第一部分:妈妈用梳子—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 。
(1)诗歌中妈妈为什么要帮我梳头发?
(2)我为什么也帮妈妈梳头发呢?(启发幼儿说出: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2、教师朗诵第二部分: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
(1)风是谁的梳子?梳着谁的头发?诗歌中是怎么表达的?风真的是梳子吗?为什么说风是树的梳子?
(2)船是谁的梳子?梳着谁的头发?诗歌里面是怎么描述的?为什么诗歌中会这么说?
四、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
1、结合图谱,初步学习完整朗诵诗歌 。
2、结合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
3、幼儿分小组接念儿歌 。
五、拓展想象:让幼儿自由想象,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仿编 。
1、师提问:风除了像树的梳子之外,还像什么东西的梳子?
除了风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像什么东西的梳子?
2、幼儿自由讨论及尝试仿编,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 。
3、师幼共同梳理仿编内容 。
六、延伸活动:
提供背景图及小图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仿编 。
附诗歌:
梳子
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 。
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 。
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 。
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
活动反思
一、情况分析:
《梳子》是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颖奇特的诗歌 。诗歌从妈妈和孩子互相梳头谈起,用比拟的手法,将风比作树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儿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 。在活动中,我直接出示梳子导入活动,并让幼儿谈一谈“谁帮你梳过头发?什么感觉?”在亲切的谈话中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紧接着直接引出诗歌的名称《梳子》,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
在理解环节,教师通过出示与诗歌相对应的图片,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想象,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教师通过对幼儿讲述语言的加工、整合,组织成诗歌中的语言 。此环节,幼儿通过观察具体的画面情景讲述,思维特别活跃 。在重点理解“风真的是树的梳子及船真的是海的梳子吗?”这两句时,佳炜小朋友说:“树的枝条特别长,像女小朋友的头发,风就来给它梳头了,梳得整整齐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