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需注意“十宜十勿”


孩子的行为常有随意性与多变性,因此,父母要经常诱导孩子的言行,使孩子既感到自由,又不失过分 。如:孩子玩玩具,应尽量满足供应,但在每次玩完后应教孩子把玩具收拾好,而不能怕玩具散落满地就不让孩子玩 。

教育孩子需注意“十宜十勿”

文章插图
在思想上,宜平等勿凌人
应当把自己的孩子当朋友,不要因为孩子要依靠父母抚养,就可以随意斥责或打骂 。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与孤僻性格,也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父母喜欢的活动也让孩子参与,而父母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也最好不做 。
在行动上,宜诱导勿控制
孩子的行为常有随意性与多变性,因此,父母要经常诱导孩子的言行,使孩子既感到自由,又不失过分 。如:孩子玩玩具,应尽量满足供应,但在每次玩完后应教孩子把玩具收拾好,而不能怕玩具散落满地就不让孩子玩 。
在方法上,宜明理勿强迫
孩子虽然在各方面还尚未成熟,但简单的道理是会明白的,不能过低估计孩子的理解水平 。特别是在孩子犯无知之过时,更要求父母在责骂之余,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之知错,并有所改 。不讲明道理的强迫孩子改,往往使孩子心里不服气 。
在童真上,宜理解勿责难
孩子有孩子的童趣 。有些在父母看来是无聊的事,可孩子却玩得津津有味 。这就需要父母去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伴之而来的不同阶段的游戏活动,不要以父母的“思想高度”来评估孩子的“创作水平”,更不能粗暴地干涉与阻止 。如:孩子好玩弹球与跳牛皮筋,在父母的眼里是无聊的,殊不知,这些“无聊” 之事,也曾经伴随着父母们度过自己的孩提时代 。
在教育上,宜启发勿压制
孩子对世界特别好奇,他们的追问有时会抵得上“十万个为什么” 。而对如此求知的孩子,父母应该感到高兴,不可视之厌烦,处处压制,那样会磨灭孩子那脆弱的求知欲 。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采取启发的方式,尽自己所知讲解 。
在游戏上,宜同乐勿漠视
孩子们玩游戏常常要求父母一起介入,与之同乐 。这时,如果父母有时间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置身“事”外,使孩子感到孤独和失望 。长此以往,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
在习惯上,宜培养勿强制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采取种种办法促其形成 。但是培养习惯也需要“水到渠成”,不可强制,要使孩子明白道理,并创造条件使之定型,使孩子主动养成习惯为上策 。
在特长上,宜发现勿施压
每当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专长时,总想培养自己的孩子也有某种特长 。于是就生搬硬套,采取高压手段“拔苗助长”,一旦“恨铁不成钢”时,就拳 脚相加,这样做很难培养孩子成才,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首先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从中发现孩子的特长萌芽;其次,要因势利导,提供条件,让孩子的特长得到发挥;第三,强化培养,使孩子的特长得到专业指导 。
整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必须贵在坚持,切不可盲目施压 。
在活动上,宜得当勿过火
活动是孩子成长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活动开展得好坏,活动质量的高低,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父母要科学安排孩子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时间,采取室内外相结合、动静相结合、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等方法,既让孩子感兴趣,又不失教育的机会 。活动的内容与时间要因人而异,切不可过火,否则会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