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宝宝汗多是否正常

小儿汗症(盗汗、自汗)
汗症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 。小儿体秉腠理疏薄,在日常生活中,若因天气炎热,或衣着过厚,或喂奶过急,或活动剧烈,都可引起出汗,如无其他疾苦,不属病态 。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 。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时间,无故出汗者称“自汗” 。
现代医学主要分下列三方面来考虑病因:
(1)全身性多汗,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循环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疾病、自律神经功能失调疾病、营养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疾病、食物性刺激、药物作用、中毒、神经等均可致之 。
(2)半侧身多汗,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 。如占位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损伤、脑血管病变等)在脑神经中枢;病变在脊髓,可致下半身出汗,或一个肢体多汗;局部交感神经节受损或病变 。
(3)局部多汗,如手掌、腋下、会阴的多汗,多为汗腺分泌异常所致 。
小儿多汗的原因及性质
小儿病理性多汗原因比较复杂,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出现的症状 。所以,必须准确地诊断出小儿多汗的相关疾病,找出病根,才能有效地治疗小儿多汗症 。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辨别小儿多汗的性质呢?
多汗出现的时间
如活动性佝偻病多数是在晚上睡后多汗,深睡以后汗液逐渐减少;结核病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则为通宵多汗,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盗汗;空肚子时多汗应考虑低血糖症;蹲下突然站立起来时多汗应注意脑部暂时缺血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 。
多汗与伴随症状
多汗伴枕秃(即俗称小儿脱帽圈)和方额头、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者,多为佝偻病;多汗伴低热、食欲减退、消瘦等,应怀疑结核病和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汗伴游走性骨关节肿痛和心率增快等症状,应注意风湿病 。
多汗与年龄
如婴幼儿多汗,应注意活动性佝偻病;年长儿多汗应特别注意结核病、风湿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
多汗的部位
全身性多汗多半是感染性疾病和风湿热、低血糖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身体的一侧多汗则可能有脑部病变;头部多汗多见于佝偻病 。
当然,鉴别小儿病理性多汗,除必须结合病史、体征分析以外,还应进行有关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父母也不能擅自下结论,随便给孩子用药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可以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以便及时正确诊断 。
小儿多汗治疗6方法
1.补充水分
大量出汗后要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水平衡,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水分分多次补给,每次少量 。
这样既可以使排汗减慢,防止食欲减退,又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水烧开后打开壶盖再烧3 分钟,让水中部分酸性或一些有毒物质随蒸汽蒸发掉 。而且烧开的水最好当天喝,不要隔夜 。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两天清晨空腹体重比较接近,就可以粗略地认为水分的供给量与排汗引起的水分丧失相等 。
人体液PH 值约7.4,呈弱碱性 。家长们给小孩补充水分时,应多选择弱碱性的水,如菜果汁,柠檬水或质量保证的白开水 。而不应或少选择酸性水,如可乐、汽水等 。
2.补充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出汗时有大量的氯化钠随同汗液丧失,如不及时补充,可引起缺水和缺钠,严重时可引起循环衰竭及痉挛 。每天可以增加少量食盐,但最好不要超过1 克,过多会增加以后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 。
同时,随汗液排出的还有钾、镁、钙等 。其中钾最值得注意,长期缺钾的小孩,在高温条件下更易中暑 。因此出汗多的小朋友,要及时补钾,以提高机体耐热能力 。尽量多吃含钾丰富食物,通常各种植物性食物钾含量高,比如新鲜蔬菜和瓜果,另外各种豆类含钾特别丰富,黄豆、绿豆、赤豆等 。除了钾、钙、镁外,随同汗液还有一定量的铁损失,所以也要适当补充铁,如肝脏、蛋黄、豆类等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