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爬的宝宝才更“聪明”

每个孩子呱呱坠地时只能保持仰卧的体位 , 从最初“受制于人”到后来独立行走 , 中间必定经过“爬”这一环节 。而且多数孩子喜爱爬 , 即使到了已经可以直立走路时 , 仍不忘情于爬 。“爬” , 看来是一种很简单的活动 , 但对婴儿来说并不简单 , 要尽一翻努力才能完成 。爬行对婴儿的各种能力发展非常重要 , 绝不能略过直接学走 。
对于儿童 , 爬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 , 它能促进身体各部位的生长发育 。
当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 , 头颈抬起 , 胸腹离地 , 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 , 这就锻炼了胸腹背与四肢的肌肉 , 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 , 为日后的站立与行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此外 , 爬行对孩子来说是一项较剧烈的活动 , 消耗能量较大 , 据测定:爬行时要比坐着多消耗一倍能量 , 比躺着多消耗两倍能量 , 这样就有助于孩子吃得多、睡得好 , 从而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
爬行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
当孩子在襁褓中时 , 视听所及范围很小 , 坐着或躺着 , 视听范围略有扩大 , 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 , 而当孩子在爬行时 , 所接触的范围扩大了 , 由所躺的地方扩大到整个床 , 以至整个房间 , 使婴儿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 , 能够正面面对世界 , 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 , 增加了接触的声音刺激和事物刺激 , 有利于婴儿听觉、视觉、平衡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 。同时 , 爬行大大地扩大婴儿的认识范围 , 为婴儿建立、扩大和深化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创造了条件 。姿态由静到动 , 范围由点到面 , 视觉与听觉因而发展了 , 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发展与提高 。爬行对婴儿脑的发育、空间概念的建立具有特殊意义 。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 爬行训练是预防儿童成长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手段 。
感觉统合是一种本体感觉 。人们平时学到的一切技巧都是凭本体感觉 , 良好的本体感觉归功于大脑中前庭系统统合视、听、触等感觉而又能灵活地支配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协调活动 。爬行训练对控制眼、手、脚的协调有极大的益处 。通过爬行训练 , 可以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 , 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 。
此外 , 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学会爬和没学会爬的同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 , 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敏捷、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而爬得少或不会爬的婴儿 , 由于接触新鲜事物少 , 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 , 且易烦躁 。在以“爬”为主的治疗过程中发现 , 爬得好的 , 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认字与看读的能力也强 。为此 , 他们认为爬可促进大脑发育 , 并主张幼儿爬得越早越好 。
所以 , 家长应利用多种条件让宝宝练习爬 。
一般婴儿能够自如翻身就有了学爬的机会 , 开始他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 , 或者是在原地旋转及向后退 , 此时家长可有意识的教婴儿练习爬 。将婴儿俯卧在床上 , 妈妈在婴儿前面摆弄会叫或会响的玩具如小鸭子、小熊打鼓等 , 吸引孩子的注意 , 并不停地说:“宝宝 , 小鸭子叫了(或小熊敲鼓了) , 快来拿啊!”爸爸在身后用手推着婴儿的双脚掌 , 使其借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动身体 , 接触到玩具 , 以后逐渐减少帮助 , 训练婴儿自己爬 。开始爬行时婴儿可能很费力 , 腹部离不开床面 , 大人可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 , 然后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 , 渐渐地他会上下肢协调起来 , 可以用双手及双膝协调灵活地向前爬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