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多动症的心理疗法

情景回放:
敬敬的爸妈快40岁时才有了他 , 所以敬敬自然而然地成了家里关注的焦点 。全家人百般溺爱 ,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含在嘴里怕化了 , 捧在手里怕摔了 。”就连每天洗澡的水都是爸爸亲自用温度计试好的 , 误差与专家建议的温度几乎不超过1度 。
随着敬敬渐渐长大 , 敬敬的爸妈对他更是百依百顺 , 事事迁就 , 可各种问题也不断呈现出来 。敬敬变得难于管教 , 很不听话 , 送到幼儿园后 , 老师也反映他在幼儿园里不遵守规则 , 不专心听讲 , 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其他事物所吸引 , 总喜欢动来动去 , 经常乱扔东西 , 很难安静不下来 。后来 , 敬敬妈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才发现 , 原来敬敬是多动症 。
敬敬为何多动之心理透视
现代科学认为 , 多动症不属于一般的“疾病” , 它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 , 与人的心理素质 , 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有关 。
通常 , 多动症宝贝在出生后的各个阶段 , 都有特殊表现:
新生儿期:
宝贝有神经不稳定的表现 , 如难于入睡、入睡后睡眠不稳定、易惊醒 , 易兴奋、有时又表现出嗜睡 。
婴儿期:
宝贝好动不好静、抱在怀里也不安宁、爱哭、好发脾气、气质类型属于难养育型 。
幼儿期:
宝贝的多动症状在这个时期尤为明显 , 走路不稳、乱奔乱跑、不听大人的话、做事注意力易分散、乱扔玩具 , 在幼儿园里不遵守规则……
产生多动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很多 , 在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 , 家长或长辈很容易溺爱宝贝 , 这也是多动症儿童比例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 就像本文例子中的敬敬 , 父母对他百依百顺 , 却忽视了培养他形成好的生活习惯 , 造成了宝贝随心所欲、娇生惯养、自控力差 , 并引发了多动症的情况 。
引发多动症的其他心理原因
1.家长过于冷漠
有的宝贝处在经济贫困或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的不良环境中 , 也会导致多动症的发生 。这类家庭中的父母 , 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心和关注宝贝 , 宝贝也缺乏玩具、图书等成长所需要的物品 。这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宝贝 , 容易产生行为异常、性情孤僻、学习困难、多动等情况 。调查显示 , 多动症儿童组父母的文化程度 , 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父母的文化程度 。
2.家长过于严厉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 , 但又缺乏基本的早教知识 , 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 , 对于宝贝要求过于苛刻 , 这样很容易导致宝贝心理过度紧张 , 情感压抑 , 从而出现多动症状 。如果此时 , 家长认为宝贝是故意不听话 , 采取暴力管教方式 , 就会更为加重宝贝的多动症状 。
应对宝贝多动行为的专家建议
1.鼓励法则
鼓励一般是以精神或语言的刺激为主 , 促使宝贝自愿、主动地去尝试或重复那些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比如 , 他听家长的话去做一件事了 , 就及时表扬他 , 增加他这种行为的产生 。
【宝宝多动症的心理疗法】但此法单独使用往往效果不明显 , 要配合其他办法共同使用 , 而且要经常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