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孤独症,根源或是遗传( 二 )


家长早发现
多动症:1.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 。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 。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
抽动症:面部肌肉抽动,例如眨眼、翻眼、斜眼、扬眉、皱眉、撅嘴、咧嘴、歪嘴、张嘴、伸舌、舔嘴唇、缩鼻、皱鼻、做怪相等 。
头颈部肌肉抽动,例如点头、摇头、仰头、扭头、挺脖子、耸肩等 。
躯干部肌肉抽动,例如挺胸、扭腰、腹肌抽动、鼓肚子、吸肚子等 。
上肢抽动,例如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
下肢抽动,例如抖腿、踢腿、踮脚、跺脚、伸膝、屈膝,甚至步态异常 。
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唾沫,长出气,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
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入睡后抽动消失,性情紧张时加重 。
专家问答
孩子有问题,总是让家长揪心 。尤其是多动症、抽动症和孤独症,这几种病都是近年来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因此家长们的疑问也特别多 。为此,采访人员就专门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采访了专家 。
问题一:我家孩子是多动症还是抽动症?
“我家孩子顽皮,小动作很多,他自己也控制不了,别人说这是多动症,但又有人说是抽动症,到底怎么回事啊?”有不少家长会带着这个问题去询问神经康复科医生 。确实,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很难分清楚什么是抽动症什么是多动症,有时会将之混淆 。
解答:多动症和抽动症有时会成对出现
梁惠慈指出,多动症和抽动症是表现不同的两种病,如果家长仔细观察,不难将两者区分:
抽动症:肌肉不可控制抽动
抽动症是一组肌肉或几组肌肉不可控制地反复快速抽动,而且是全身很多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抽动:如果是嘴部、眼部、脸部的肌肉抽动,患者就老是歪嘴、眨眼或甩头,如果是肩部、颈部肌肉抽动,患者就不由自主地耸肩、甩脖子,如果是喉咙的肌肉抽动,患者的表现则是发出各种没有意义的怪声 。抽动症发展到严重程度,患者会患上“抽动秽语症”,即在肌肉抽动的同时骂一些脏话,但病人完全不由自主 。
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
而多动症是小儿注意力不集中,没法集中精神,行为不受控制,爱冲动,表现叛逆,行为不考虑后果,常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而事后又不会吸取教训 。多动症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感统失调 。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两种病症的表现都有,那也不值得奇怪,因为多动症和抽动症有时也是成对出现的 。抽动症患者中40%~50%会合并多动症,多动症患者中约有20%会合并抽动症 。
问题二:我家孩子为什么会患这个病?
“我家孩子出生时很健康,智力正常,也没受过什么创伤,为什么会得抽动症或是多动症?这些病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引起的呢?”这是困惑家长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
解答:
与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有关
梁惠慈说,到目前为止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神经科疾病都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医学界倾向认为,这些病症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有可能的相关因素是:
身体基础:孩子基因里存在某方面缺陷,或脑部发育不完善 。
养育方式: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少被过度保护,环境中的危急和不良因素都被家长阻挡在“保护伞”之外 。导致孩子面对负面因素的抗压能力欠缺,一旦进入学习的竞争状态,在强烈压力下没法应付,容易紧张焦虑,就可能出现抽动和多动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