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孤独症在早期不易发现,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一些症状表现得还不十分明显 。而即使出现了明显的异常表现,很多家长也会认为这只是孩子的性格内向 。但早期发现孤独症非常重要 。
孩子孤独症 根源或是遗传基因
●多动症、抽动症,儿童行为“怪”病日渐增多
●早期发现儿童孤独症要留意三大核心症状
昨天,王女士又接到了儿子老师的“投诉”电话 。“这个学期已经是第五次了!老师说他上课老是集中不了精神,不是和同学说话,就是走神,课堂小动作很多……”不仅如此,王女士儿子的成绩一塌糊涂,脾气也不好,和同学关系很差 。老师批评他,他还爱“驳嘴” 。老师拿这个“顽皮”学生没有办法,只好一次又一次把家长请来学校……
王女士的遭遇也许能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然而,大家在责备孩子“顽皮”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他们的“顽皮”有可能是病?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生儿科和儿科疾病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但一些儿童精神、心理和行为发育方面的疾病却日渐浮出水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专家告诉采访人员,很多“顽劣”的孩子可能正在被多动症、抽动症或者孤独症困扰,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儿童亿元神经康复科总会迎来一个就诊的高潮 。
多动症、抽动症 城市儿童发病增多
日前,采访人员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采访 。候诊人群中,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不断发出像狗叫的声音,每隔两三秒钟就怪叫一声,引得候诊大厅的人纷纷侧目 。“这个女孩的问题和王女士的儿子一样,都不是调皮,她其实得了抽动症 。”
专家告诉采访人员,抽动症、多动症(包括感觉统合失调)、孤独症等都属于慢性精神病的范畴 。随着生活环境变化和社会变革加剧,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发病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这在城市儿童中更为明显 。梁惠慈说,具体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很难准确得知,但从一个侧面可得知这类疾病的患者数量在增长——广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门诊于1990年成立,当时门诊只有一个主任看诊,但到现在每天有6个主任“坐镇”,而且还应接不暇 。特别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前来看抽动症、多动症患儿更是络绎不绝,日门诊数量超过100人 。就抽动症而言,该康复门诊每月5000多人次的就诊者中,约有400~500人次是抽动症的小孩 。
梁惠慈表示,发病增长与城市儿童承受的压力加剧、家长重视和诊断标准明晰有关 。
孤独症 根源或与基因缺失有关
冬冬今年快3岁了,可是还不怎么会说话,别人逗他,他总是把脸撇过去 。最近,冬冬似乎对家里的门锁特别感兴趣,一天到晚就挨在门边把玩着门锁 。
“冬冬这样的表现其实早就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了,因为这个孩子很可能有孤独症 。”据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崔其亮介绍,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 。据统计,孤独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150,广东约有16万不同程度的孤独症患儿 。
值得注意的是,有数据统计显示,近六成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是学士以上的高学历或高收入人士 。专家认为,高知父母希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一心扑在工作上,生育时间晚,而孩子出生后,也往往容易忽略对孩子的照顾,因而孩子患孤独症的比例高于普通家庭 。
不过,近年来关于孤独症的成因也有了更新的说法 。崔其亮告诉采访人员:“过去曾经认为,孤独症的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 。” 孩子有异常
- 解析宝宝哭闹不停的常见原因
- 父母两法则,打造个健康宝宝
- 助宝宝骨骼健康发育小贴士
- 宝宝:你为什么哭泣?
- 给新生宝宝穿衣有讲究
- 莫让工作焦虑“嫁接”给宝宝
- 宝宝学习说话 父母别帮倒忙
- 轻松搞定宝宝脏衣服11个方法
- 5招 宝宝不再“守口如瓶”
- 专家:宝宝也有“三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