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观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谨防心理偏盲

【育儿新观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谨防心理偏盲】久久健康网编者按:孩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科学的工作,如何教育孩子,有何孩子教育的妙招?教育孩子需要我们科学的探讨 。可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适合往往会出现心理偏盲的现象 。专家提醒,人们喜欢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控制“心理偏盲”带来的负面影响,少拿孩子攀比 。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 。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 。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近日,“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在微博、论坛中高频转发成热帖,并引发网友集体创作热潮,“别人体”引发网友集体咆哮 。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专家罗学荣表示,这是最典型的“心理偏盲”现象 。人们喜欢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控制“心理偏盲”带来的负面影响,少拿孩子攀比 。
网络上兴起“别人体”
“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这种生物每天只花10元钱都觉得奢侈浪费,这就是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孩子!”随着“别人家的孩子”在网络流行,“别人公司的员工”、“别人家的老公”等被衍生出来,形成了网络“别人体” 。
“心理偏盲心理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 。最后变得爱攀比,喜欢较劲,凡事爱往坏处想;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 。”罗学荣教授评价这种“别人体”现象时表示,在这种心态下,公司老板会认为别的公司员工更敬业,妻子会认为别人家的老公更顾家,家长会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别人的成功之路比自己更平坦 。
专家表示,如果家长多读点心理学,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心理出现了偏差 。
家长会上家长竟互相羡慕
生怕自家的孩子不够优秀,不够出类拔萃,家长的焦虑症也是“别人家孩子”出炉的原因之一 。“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攻击自家孩子的短处”成最常见现象 。
“开家长会时,我羡慕别的家长将孩子教育得好,不过竟然也有家长说羡慕我 。”来自湖南一高校的章女士家有7岁的小学一年级男生,活泼好动,让她头疼 。没想到的是,这个“缺点”在别的家长眼里,竟然是让他们羡慕的优点 。她告诉采访人员,这种相互“羡慕”让她触动很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色彩,正因为这种差异,这个世界才这么缤纷 。活泼的孩子我们嫌他闹,安静的孩子我们嫌他闷,家长有时候也在缘木求鱼 。”
湖南教育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周庆元表示,有些家长喜欢用“别人家孩子”来“激将”,这对有些孩子固然有用,但是频繁使用,也可能“退将”,导致孩子气馁,自信心缺失 。
应该多学一点教育心理学
心理专家表示,家长学点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孩子大有裨益 。
罗学荣教授举例说:“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当孩子犯了某种错误,家长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一个错误重复批评,孩子会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到最后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罗学荣教授指出,如果家长了解这个心理规律,那么批评孩子时就应该遵循“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的原则,不要对孩子的某次错误“揪住不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