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社会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
3、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
4、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
活动过程: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
2、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
3、 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
6、 品尝粽子 。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
(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
教学反思:
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
【中班社会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教案反思】【妈育儿网www.3mAma.com①文章,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