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最大

目前,很多在工作上忙碌、在事业上打拼的家长,忽视了自己与孩子亲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行为的发展和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于是就通过家教的形式,给孩子找一个家教式的陪护,以期代己教子 。久而久之,他们与孩子的交流愈发稀少,孩子对父母的认同甚至亲情都会疏远,这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教育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其中,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为最大 。古代先贤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都说明了父母(家庭)对孩子的教
推荐阅读
???
??????????????????????????E????
目前,很多在工作上忙碌、在事业上打拼的家长,忽视了自己与孩子亲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行为的发展和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于是就通过家教的形式,给孩子找一个家教式的“陪护”,以期“代己教子” 。久而久之,他们与孩子的交流愈发稀少,孩子对父母的认同甚至亲情都会疏远,这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教育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其中,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为最大 。古代先贤说,父之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都说明了父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
有一位家长为使孩子顺利地考上重点外校高中,不惜花费重金聘请家教,并开出5万元的天价“目标奖”,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家教似不成问题 。
撇开这位家长基于财力雄厚而设定的巨奖不谈,值得讨论的问题是 “家教依赖” 。据了解,很多家长找家教以致形成“家教依赖”的理由,无暇照顾孩子;二是父母的知识水平无力承担孩子的课业辅导 。因此,要将孩子交给家教打理 。
至于说家长自身知识水平无力辅导孩子,这是事实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学生所学与其家长同龄时所学已非一致,很多家长确实无力指导孩子的课业;即使是高学历家长,也只在个别学科有辅导能力,跨学科也得抓瞎 。从这个角度讲,请一个家庭教师辅导孩子功课似乎无可厚非 。但是,很多家长却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家教的形式是否适合我的孩子?
其实,应该将“是否聘请家教”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让孩子决定要不要家教的依据是,家长可以督促,但是不能强加 。陪护式的家教非但不能替代家长教化、培育孩子,还可能让家长更加减少与孩子的交流;辅导型的家教只是在课业(如解题)或技能(如音乐、美术)上辅助孩子,但是如果学习者失去主动,其效果必然甚微 。
从家教的形式看,它应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与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同 。因此,从学习者的角度讲,家教模式的学习和课堂模式的学习,方式上也应该有所不同 。家教的最佳效果应该是教学双方的充分讨论、研习、列举和分析,其主体应该是学习者而不是辅导者 。而让学习者成为主体,则学生必须有提前预习、提出问题的自修能力,必须有不懂就问、一问到底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有双向交流、良好互动的学习心态,这才能够让家教产生最大、最好的效益 。
事实上,目前家教(课业辅导型)的基本形态是,这实际上是家教的行为误区 。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者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只不过是在一个缩小的范围里延续着课堂学习的时间;而教学者也很难启发学习者去提前预习和独立思考,只能借助解题过程来超前或重复教授学生 。甚至,在一些知名老师那里,连家教一对一的特性也丧失了,变成了小组或小班化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