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宠爱可造成孩子心灵空虚

可怜天下父母心 , 总是倾其所有满足孩子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 , 对孩子的太多满足 , 已是司空见惯了 。
这对于孩子是好还是不好呢?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参加教育咨询 , 对专家说:“我这个孩子吃的、穿的、玩的 , 什么都不缺 , 而且什么都是最好的 。但他还总是不快乐 , 经常抓着自己的头发 , 把头往墙上碰……”正说着 , 这个男孩爬上一个不足1米高的水泥平台 , 好像是要跳下来 。这位母亲立刻冲过去 , 要孩子下到安全地方 , 男孩脸上的阳光 , 立刻被乌云遮盖 。
【过度宠爱可造成孩子心灵空虚】什么都不缺的孩子不快乐 , 可不是个别的 , 这引起了一些教育家的反思 。一位教授从自己的一次体验 , 悟出了一些道理 。“我在诱人的西点柜台一下子买了4块奶油裱花蛋糕 , 终于可以满足一下自己压抑已久的欲望了 。前几口的感觉是享受 , 吃完第一块时 , 欲望差不多已经没有了 , 剩下的三块蛋糕就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 , 连说自己愚蠢 。可见过度满足是会消磨快感的 。”
教授这一代人年幼的时候 , 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没有丰富到超出需要的状态 , 教授说:“所以 , 我小时候总是存在有一种期待满足的愿望 。早年的经历使我认识到:有期望的过程是快乐的 , 有追求的过程是幸福的 。”过于缺失固然悲哀 , 然而 , 过度满足 , 也会使人丢失了期望 , 磨灭了追求 , 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悲哀 , 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
问题的关键是父母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心魔” 。“心魔”之一是:盲目攀比 , 别人孩子有的 , 我的孩子就得有 , 不能让人家比下去;“心魔”之二是:补偿心理 , 自己以前缺失的 , 一定要在孩子身上补偿 , 自己以前没能满足的 , 一定要让孩子满足;“心魔”之三是:有求必应 , 再难也不能缺了孩子 , 不然就觉得对不住孩子 。
然而 , 美好的愿望却结出了不美好的果子 。过度满足的弊病 , 已经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显现了 。瞧 , 小小年纪就感觉空虚 , 无聊;欲望泛滥 , 不能节制;极端的“自我中心”……
但这并不是说不要满足孩子 , 只是不要“过度” , 而且要讲究满足的教育技巧 , 让满足产生积极的作用 。有位家长采取“延迟满足”的做法 , 一般不有求必应 , 而是吊一吊孩子的胃口 。例如孩子提出要买乐器 , 这位家长心里是同意的 , 但没有立刻答应 , 也没有拒绝 。而是对孩子说 , 这样乐器可是很贵的 , 你确定自己喜欢吗?能坚持练习吗?再说 , 需要很多钱 , 我们需要计划一下 。接下来 , 家长就带孩子多次去有这种乐器的朋友家里 , 让孩子看别人演奏 , 自己试一试 , 孩子的渴望越来越热烈了 。又和孩子一起计划开支 , 鼓励孩子为此节约开支……当然 , 最后是满足了孩子 。有意义的延迟满足 , 会让孩子觉得来之不易 , 满足的快感倍增 , 自然就更珍惜了 , 可见 , 教育意义就在于满足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