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名窑之首的钧窑瓷器 钧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钧瓷,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钧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 。
2003年07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钧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 ),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州 。因古属钧州,以钧瓷钧窑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 。创始于唐朝,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
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 。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 。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以小白峪历史最早,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 。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 。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 。绝大多数窑均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 。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其中以扒村窑质量最好 。
钧窑,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 。位于今河南禹州 。因古属钧州,故名 。以钧瓷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 。创始于唐朝,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

中国五大名窑之首的钧窑瓷器 钧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文章插图


北宋出土的出戟尊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评价甚高 。
钧窑创始於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 。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 。
钧瓷岂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外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系统 。钧瓷色彩之多,举不胜举 。最知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茏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 。相传以胭脂红、葱茏青和墨色难堪得之佳品 。
钧瓷外型以端庄、浑朴、古朴、斯文为特征 。钧瓷器皿,棱角清楚,线条幽美,纹饰精练,雕塑别致 。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摆设品,置之庭室,华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心旷神怡,雅致韵人 。钧瓷胎质,熏陶清纯,松软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 。钧瓷的釉质深沉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活动感 。
釉中经常浮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 。今人用“五光十色润如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誉钧瓷釉质的纯洁和釉色的艳丽 。钧瓷的釉色,各不雷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却找不到两件色彩完整雷同的产品 。这就是人们说的“钧无双配“,也是钧瓷奇特艺术作风的一个方面 。钧瓷奇特的艺术作风,一直以来为海内外各界人士所赞扬 。钧瓷的经济价值更为同行业所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