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最近这几年孩子的身边总是会出一些新病,手足口病就是其中的一种,该病发生后孩子的手、足、口三个部位都会出一些小红疹,具有特别严重的传染性,带来很大的危害,那么中医方法是如何来治疗手足口病的呢,来了解一下吧 。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疹性疾病,症状以发热、手足肌肤和口腔黏膜发生疱疹为特征 。中医认为引起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其性湿兼热,经口鼻而侵入*,过肺卫(胃),病初起见肺卫失和、胃气失和的症状,继而时邪客蕴肺脾,波及营分,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脾经蕴热,热郁为疹,湿蕴为疱,发于手足肌肤、口咽部;一般邪毒渐减、正气渐复而结痂,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邪入心脉、邪入肝心的变症 。
根据手足口病的起病、病程、临床特征,当属于中医温病学“湿温病”范畴 。手足口病系外邪所致病证,当具有外感病证的邪正消长特点,而分为邪盛初期、邪盛极期、邪减正复期 。依据病程、皮疹特点及全身症状来辨别邪正消长情况,一般初起病邪在肺卫,继而邪及气营而见疹,终则邪减正复而向愈 。
邪盛初期以发热恶风、咽红咽痛、鼻塞流涕、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大便不调(或干或稀)、舌红、苔白微腻、脉浮数而滑为主证 。治宜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常选大连翘汤,药用连翘10克,黄芩、荆芥、白蔻仁、滑石、贯众各7.5克,柴胡、防风、蝉蜕、厚朴各5克,水煎,头煎加水150毫升,煎取50毫升,二煎加水80毫升,取30毫升,将两次所得的药液混合成约80毫升液体,一日分2~3次口服(剂量以3岁正常发育的小儿为例,下同) 。
若兼有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梗各5克;若兼有泄泻者,加山药、薏苡仁各7.5克 。常用中成药有疏解散、时症散、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
邪盛极期以发热1~2天后手足口发疹,内含混浊液体,伴有疼痛拒食、流涎,烦躁不安,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为主证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凉营透疹,常选王氏连朴饮合化斑解毒汤,药用黄芩、金银花、连翘、栀子、贯众各10克,黄连、紫草、薄荷、大青叶各7.5克,赤芍、牡丹皮、厚朴各5克 。若疱疹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蝉蜕、白蒺藜各7.5克;若里热炽盛者,可加生大黄2.5克 。
常用中成药有加味解毒散、蒲地蓝消炎片、莲花清瘟胶囊等 。
邪减正复期以热退、口腔溃疡渐愈合、手足疱疹逐渐干缩为主证 。治宜清解余邪,常选千金苇茎汤,药用芦根、薏苡仁各10克,车前子、大青叶各7.5克,佩兰叶、薄荷各5克 。常用中成药有板蓝根冲剂等 。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上述的介绍就是有关于手足品病的中医治疗了,朋友们要认真的去进行了解,手足口病可不是一般的儿童疾病,它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健康,而且还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命,所以当发现了该病的症状之后,要及时治疗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