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殊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特殊儿童由于身体先天残障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解决孩子生理日益成熟而心理相对滞后发展的矛盾,保障特殊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特殊儿童先天的残缺及后天教育的艰苦,对家长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考验 。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普通家庭,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对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严重脱节的特殊儿童,是很不利的 。
1.情感层面失衡导致不良家庭氛围 。
若不能理性面对孩子的特殊性,特殊儿童家庭往往会出现不良家庭氛围 。或者过度溺爱、保护,过分干涉和包办,导致孩子社会、生活技能低下,任性、幼稚、依赖性强等性格;或者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打骂呵斥、厌弃,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形成孩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 。
2.零批评与"护犊"情结,忽略心理潜伏期教育 。
特殊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抓好幼儿期和心理潜伏期教育,就成了家长不可避免的责任,而家长往往忽略这两个时期的教育 。不少家长甚至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仍旧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零批评与护犊情结极易养成孩子不负责任、任性、为所欲为的心理 。不良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后期的矫正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教育效果远不如将问题控制在未爆发时 。
3."笼养"、"圈养"现象严重 。
不少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很少让孩子接触外界,使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对外界充满了恐惧和误解 。
4.未能分类教育,忽略开发心理潜能 。
特殊儿童障碍类型有别,残障程度不一,家长应根据特殊儿童的残障类型、程度以及年龄阶段进行教育,如自闭症应给予更多的关怀,肢体残疾应加强大小肌肉训练,智力残缺应给予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兴趣开发等 。另外,应注意开发儿童的心理潜能,调动孩子成长的自身动力,从根本上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 。
树融合理念,促进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首先要理性接纳孩子的特殊性,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
家长应充分认识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让特殊儿童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 。家长要注意的是,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中的教育和训练应具有经常性、反复性和长期性 。
【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另外,家庭成员要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
其次,要发挥期待效应,开掘特殊儿童心理潜能 。
特殊儿童的各类残缺障碍,导致了他们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相对落后的矛盾,家长要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积极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巩固习得的技能 。同时,拓宽知识层面,发挥自我教育作用,通过期待效应开掘孩子的心理潜能 。可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几个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制定相应的长短期目标,遵循小步子原则,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促进孩子自觉主动地成长和进步 。
第三,拓宽特殊儿童活动空间,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
1.家长要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
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异常发展的早期实施系列的治疗、教育和训练,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健康水平 。特殊儿童发育早期是他们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期 。家长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和教育,既能有效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又能有效防止第二缺陷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