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想说爱你不容易


 兴趣班:想说爱你不容易(2003-07-25)--------------------------------------------------------------------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25日电 铺天盖地的兴趣班6月底的一天,郭女士到一师附小参加女儿的散学典礼,她一出校门却发现被包围了: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兴趣班的办班者手拿各式各样的宣传单“守株待兔”,身手敏捷地把传单朝家长们的手里、车筐里塞,郭女士左躲右闪方才突出重围,就这样车筐里还是被塞进了8份宣传单!郭女士说:“我这不算多,有一位家长出于好奇‘见单全收’,一会儿工夫就收到了20多份,全是宣传暑期培训班招生的1放暑假之时,像这围追堵截的场景在许多中小学校门前一次次上演 。少儿绘画班、书法培训班、趣味英语班、奥数班、少儿舞蹈班……暑假期间各种兴趣班铺天盖地,招生广告更是满天飞,在一些学校、居民大院门口都不难发现其“芳踪” 。据知情人士介绍,光暑期少儿舞蹈班全市就有一二百家 。兴趣班多,难免鱼龙混杂 。在林林总总的兴趣班中,既有像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这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者,也有那些滥竽充数者 。他们违规办班,根本没经过审批,办班者租用一些废弃的办公室等场地,甚至在自己家摆几张桌子就算“开张”了 。有的舞蹈兴趣班在水泥地上铺块地毯就让孩子在上面跳舞,存在安全隐患,极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有的违规开办的兴趣班老师没有教学计划、教案,可对家长谈起来却一套一套 。他们迎合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不负责任地信誓旦旦:短期内让您的孩子有质的飞越,成为辛×家,让您的孩子顺利通过×级考试……可实际教学中,他们生硬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失去了对该门功课的兴趣,他们揠苗助长的做法让孩子不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张锐多年从事钢琴教学工作 。他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如果把弹钢琴理解为死记硬背几首曲子,那是对音乐的误解 。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在教孩子时不能教会孩子正确的指法,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改不过来 。另据知情人士介绍,有个别学校的老师生财有道,暑期在家偷偷办班,或者有的将学生介绍到熟人、朋友办的班里,学生别无选择,老师让上什么兴趣班就得上什么兴趣班,个别老师只重经济利益的行为损害了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另外,一些兴趣班的办班者由于其隐蔽性、不稳定性,有关部门很难向他们征收有关费用,致使他们收入很高 。一些人见有利可图,便效仿他们违规办兴趣班,形成恶性循环 。各类兴趣班遍地开花,有关部门由于人力、财力所限,难于管理,这就要求家长睁大眼睛,尊重孩子意见,选择正规、孩子乐于学并能学得到东西的兴趣班,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过一个愉快、充实的暑假 。本报采访人员蔡小俊家长心态各异7月10日,暑假很平常的一天 。11:30左右,灼热的太阳光下,一群家长云集在一家小学门口,等候着他们的宝贝孩子 。倾听家长们的交谈,方才知道他们是来接在这里上兴趣班的孩子的 。家长们为啥对报班情有独钟呢?不少家长都强调也是为了孩子好 。他们说,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孩子得学会十八般武艺,才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 。虽说我们每天大谈减负、素质教育,但是只要高考指挥棒一天不放下,做家长的就一天不敢对孩子有丝毫的放松 。家长夏女士是大学教师,她说,作为家长,她也想让孩子暑假休息休息,可形势逼人,想让孩子上好大学,就得让孩子先上重点中学 。家长都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可毕竟是报者多考上者少啊!进军重点中学,不光是“文化成绩大战”,也是“特长大比拼”,因此孩子得多学点儿东西 。夏女士给9岁的女儿报了3个班,上午参加奥数班,下午上作文班,晚上上绘画班 。“多学点东西,也算多一条出路吧 。”她很无奈地说 。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忙,孩子一个人在家不放心,所以便把孩子送进兴趣班 。做生意的王先生在跟采访人员交谈过程中对采访人员说:“近两个月的暑假,孩子确实是没地方去 。俺生意忙,家里又没老人照顾,总不能让孩子一个人乱跑吧 。要是迷恋上了网吧,那就更糟了!俺把孩子送到离家较近的一个兴趣班,能辅导孩子做作业就中 。”本报采访人员蔡小俊实习生孙艳萍学生无奈的选择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暑假 。可是现如今,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搞得孩子身心疲惫,有何轻松快乐可言?采访人员采访的孩子当中,只有不多的孩子或为了“充电”,或兴趣使然主动要求上兴趣班,家长也很尊重孩子的选择,陪他们去选班 。刚上初一的洋洋对采访人员津津乐道他的报班初衷:“我特喜欢听英语广播,我梦想着做一个英语主播,但是我身边却没什么语言环境 。我觉得练口语很重要,所以就催着爸爸带我来报口语班了 。”更多的孩子上兴趣班是心不甘、情不愿 。13岁的文文,多才多艺,除了文化课突出之外,还精通绘画、琴艺 。7月9日下午5:30,在她去练琴的路上,采访人员见到了她 。她那双原本清澈的大眼睛透出些许倦意 。她无精打采地对采访人员说:“以前上学的时候,练琴只是出于爱好,偶尔练练,现在天天练,真是有点烦了1她还神秘地告诉采访人员,在绘画班上,她经常眼望着空白的画纸发呆,甚至啥都不画,以示抗议 。还有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上兴趣班有抵触情绪 。他们或是由于年龄小,还没形成自己的观点,任由家长的安排;或是害怕家长,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6岁的楠楠被妈妈送到某小学的兴趣班“恶补”,为上一年级做准备 。她稚嫩的童音“我不来,是妈妈让来的”令采访人员久久不能释怀,她说着说着还有欲哭的冲动 。当采访人员问她学些什么时,她一脸的茫然 。本报采访人员蔡小俊实习生孙艳萍出路在何方兴趣班铺天盖地,可为什么照样有不少孩子还是觉得假期没意思,甚至个别孩子整日整夜泡在网吧呢?专家认为,适合孩子的公益活动场地不足、学生活动项目选择没有自主权、学校活动内容缺乏新意、管理模式滞后等,都是严重制约孩子们暑期活动的因素 。这些应引起社会、家庭以及活动组织者的注意 。就这一问题,采访人员专门采访了市教育科研所所长皇甫鸿昌 。他把暑期现状归纳为:兴趣班有点儿乱、家长有点儿盲目、学生有点儿烦 。他建议有关各方对症下药 。他给家长开出了三剂良方:一是更新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充分休息,适当调整,给孩子留下一定的自主空间;二是科学指导孩子安排假期生活,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比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参加适当的实践活动、外出旅游等,让孩子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开阔视野;三是注重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家长的关心,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借机密切亲子关系 。皇甫老师还呼吁社会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扩展、规范校外教育阵地 。他说,对于正规的兴趣班,要给予积极扶持;对于违规操作的,要坚决加以整顿,直至取缔 。校外兴趣班办班者也要注重自身形象塑造,以期博得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同 。本报采访人员蔡小俊实习生孙艳萍开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舞蹈班开办得有声有色 。相国寺社区少年之家积极开展讲革命故事、学英雄精神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