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别让孩子为兴趣班所累

【3~6岁别让孩子为兴趣班所累】
3~6岁别让孩子为兴趣班所累推荐到首页 □姜文玲 《家庭医学?新健康》2009年第01期1/2页12
现今,各地幼儿园和少年宫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兴趣班,如钢琴班、书画班、围棋班、舞蹈班、电脑班等 。随着各种项目的不断增设,家长为幼儿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的项目也随之增多了 。仅对一个班幼儿的报名项目做一次简单的统计,就发现有2/3的幼儿参加的兴趣班有3项以上,无一幼儿没有参加兴趣班 。这种不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育无疑给幼儿带来沉重的压力 。然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正常的教育行为呢?

参加兴趣班,父母误区多

误区之一: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家长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
只看重结果,就会使家长忽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等品质,忽视了孩子基本功的提高 。

误区之二: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家长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孩子忙,家长也跟着一起忙 。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犹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误区之三: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长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比如一位家长,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

误区之四: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家长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
误区之五:对孩子的要求过低或过高
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低、无所谓的态度会使孩子形成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而要求过高,让孩子要学成最好的,很容易把孩子本来的兴趣扼杀掉 。
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家长可能会落入各种各样的误区;不让参加,又怕耽误孩子的发展 。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呢?

正确对待孩子上兴趣班问题

首先,上兴趣班没有绝对的“对”或绝对的“不对” 。
孩子上兴趣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绪、情感也要获得良好地发展,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学会了这些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开心的、愉快的,那么送他去上兴趣班是对的 。如果孩子每次回来的情绪是消极的 。建议家长不要再送孩子上该兴趣班 。
其次,上兴趣班要“以儿童为本” 。
6岁以前的小孩子,是处于人生初始阶段的孩子,他们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如果家长不考虑他们的这些特点,一味地以成人的想法、成人的要求去强加于他,那么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可能会有极大的消极作用 。即你一边在送他去学习,一边在培养他厌学、怕学的情绪 。这种心理体验可能使孩子害怕去上小学,对学习活动产生抵触 。甚至有的孩子会做出非常激烈的举动 。所以,家长的眼光一要放长远,要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利于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
具体地讲 。家长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经常用以下三个问题反问自己 。
第一,某兴趣班的内容是我孩子感兴趣的吗?
第二,孩子上完兴趣班后高兴吗?
第三,孩子有休息和游戏时间吗?
如果三个问题家长都可以作出肯定地回答,那么孩子上兴趣班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反之,家长应该反思一下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做出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