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病因及治疗方法

破伤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 , 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 , 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 , 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 。潜伏期短者 , 预后越差 。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 , 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
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 , 或接生者双手不洁 , 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 , 致使破伤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 。
1、发病原因
感染方式常为用未消毒的剪刀 , 线绳来断脐 , 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带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 , 破伤风梭菌即可由此侵入 , 新生儿破伤风偶可发生于预防接种消毒不严之后 , 伤风杆菌不是组织侵袭性细菌 , 仅通过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破伤风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排位第2的毒素 , 仅次于肉毒毒素 , 其致死量约10-6mg/kg 。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及治疗方法

文章插图
2、发病机制
(1)坏死的脐残端及其上的覆盖物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 有利破伤风梭菌出芽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而致病 , 随着毒素的释放 , 产生毒素的细菌死亡 , 溶解 , 破伤风毒素经淋巴液中淋巴细胞入血 , 附在球蛋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
(2)也可由肌肉神经结合处吸收 , 通过外周神经的内膜和外膜间隙或运动神经轴上行至脊髓和脑干 , 此毒素一旦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结合 , 抗毒素也不能中和 , 毒素与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后 , 使它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 , 氨基丁酸) , 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对传入刺激的反射强化 , 导致屈肌与伸肌同时强烈地持续收缩 。
活动越频繁的肌群 , 越先受累 , 故咀嚼肌痉挛使牙关紧闭 , 面肌痉挛而呈苦笑面容 , 腹背肌当痉挛较强后 , 形成角弓反张 , 此毒素亦可兴奋交感神经 , 导致心动过速 , 高血压 , 多汗等表现 。
新生儿破伤风治疗
新生儿破伤风治疗主要的治疗要点是:控制痉挛、预防感染和保证营养 。新生儿破伤风治疗方式具体有:
1、止痉药:破伤风的抽搐是由于破伤风杆菌痉挛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所致 , 反复严重抽搐会造成重要脏器 , 特别是脑、心、肾的缺氧而导致严重后果 。抽搐的能量消耗大 , 同时还会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 。
故有效地控制抽搐 , 就成为治疗破伤风的关键 。止痉药以能控制抽搐 , 使患儿处于嗜睡状态 , 刺激能醒为宜 , 理想的止痉药物应该是能很快控制抽搐而不具有呼吸抑制及其他副作用 。
(1)地西泮(安定):为首选药 , 每次0.3-0.5mg/kg , 缓慢静脉注射 , 止惊后插胃管 , 鼻饲维持 , 剂量每日2.5-8mg/kg , 分6次 , 使患儿处于深睡状态 。用药时注意观察呼吸、肌张力 , 防止药物副作用 , 有条件时测定血药浓度 。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