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窑窑口介绍 瓯窑的历史和由来


瓯窑窑口介绍 瓯窑的历史和由来

文章插图
瓯窑位于浙江省温州一带,此地古属瓯越地,史称“东瓯”,故瓷窑称瓯窑 。这里东临东海,南邻福建,西北面为括苍山区,瓯江、飞云江由西向东直入东海 。瓯窑创烧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到元代,盛于唐、宋而终衰于元代 。主要烧青瓷,产品有壶、碗、盘、洗、钵、笔筒、盒等 。晋代潘岳的《笙赋》中有“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之句,所指“缥瓷”就是对瓯窑青瓷的赞誉 。
瓯窑窑口介绍 瓯窑的历史和由来

文章插图
【瓯窑窑口介绍 瓯窑的历史和由来】
瓯窑窑址分布广泛,从1956年、1961年、1984年三次专题调查以来,已查明东汉—元代窑址180余处,分布在永嘉、瑞安、苍南、乐清、泰顺、文成、鹿城和瓯海等县(市、区) 。它们多数聚集在瓯江、飞云江和楠溪江两岸 。这些地方制瓷的自然条件很好,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通过船筏运到温州等城市销售,水上交通非常方便 。
瓯窑的发展历史演变
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代至三国时期部分瓯窑瓷器胎质不致密,胎体烧结度较差;胎釉结合不佳,常有剥釉现象;器形制作不规整,与同时期越窑产品有一定距离 。自魏晋时期,瓯窑进入一个成熟和发展期 。此时的器形丰富,有很多造型与越窑相似,同时又表现出特有的地方风格 。此时常见器型有壶、罐、瓶、碗、碟、杯、槅、笔筒、砚台、水盂、熏炉、虎子、唾壶、谷仓、鸡窝、狗圈等 。除了釉色和制作工艺上的差别,此时瓯窑的瓷器造型风格与越窑一样,器形多以动物为原形,如狮、鸡、虎、牛、凤等,有的器形与越窑几近雷同,如鸡舍、狗圈、狮形辟邪、槅、鸡头壶等 。说明当时瓯窑分布区域在丧葬习俗上与上虞、绍兴一带是有相同地方的,但是也表现了特有的地域特点的器型,如虎形烛台、牛形灯、凤形碗等 。
瓯窑窑口介绍 瓯窑的历史和由来

文章插图
常见纹饰主要有水波纹、印花斜方格纹、连珠纹等,并不丰富 。南北朝时期出现莲花纹,纹饰工整,但是制作工艺欠佳,常有剥釉现象 。东晋早期和南朝,普遍使用青釉褐彩,有文字、花卉或与堆塑并用的点彩 。这种装饰手法在东晋时期的越窑曾使用,晚唐吴越贵族墓中出现过,并不普遍,十分独特、典雅 。瓯窑的褐彩花卉装饰,一直延续到北宋 。
瓯窑窑口介绍 瓯窑的历史和由来

文章插图
隋代至唐代早期
瓯窑瓷器的一个低谷期 。其产品的胎体灰白,釉色青黄,开片细碎 。唐代早中期的瓯窑釉色青中偏黄,容易剥落 。
瓯窑窑口介绍 瓯窑的历史和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