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窑白釉点彩钵 博物馆藏器
定窑瓷属白瓷 , 承邢窑 。定窑的崛起 , 迎来了白瓷的高光时刻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 , 定窑烧制时间长 , 器物种类多 , 产量大 , 工艺和装饰技法独特 , 影响范围广 , 在传统瓷文化研究中占有突出地位 。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窑白釉盘 博物馆藏器


北京天聚阁拍卖发动自身资源 , 结合博物馆藏器、科研著作 , 分享了不同时期定瓷面貌 , 以期待更多的朋友了解定瓷 。
金元时代期定瓷


在宋晚期至金代所生产的器物数量较多,但品种明显减少,造形较为简单,胎体主要有白瓷胎和陶胎两种 。白瓷胎质地开始变得粗糙,白中泛灰,胎体厚重,有少量器物开始施化妆土 。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瓷白釉碗 博物馆藏器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瓷白釉碗底部 博物馆藏器


白釉釉层稀薄,杂质较多,黑釉和酱釉器物施釉多不到底,呈色不稳定 。黄釉及绿釉器物的质量有所降低,由于胎釉结合不紧密,釉面常有剥落现象 。盘碗类足墙变得更为低矮 。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瓷黑釉碗 博物馆藏器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瓷黑釉碗底部 博物馆藏器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 , 汝、官、哥、均四窑均以釉色和造型取胜 , 唯有定窑是以精美的刻花、印花见长 。发展到宋晚期至金代所产定瓷 , 其装饰手法主要见有印花、划花填彩、剔花、点彩等 。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窑瓷器印花模具 博物馆藏器


印花在金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量器物及模具的出土表明,印花已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装饰技法,以各类寓意吉祥的纹饰为主,见有孔雀牡丹、双凤花卉等图案 。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窑瓷器印花模具 博物馆藏器


划花填彩主要用于枕类器物,先在胎体表面勾画图案,再用褐彩填涂,纹饰题材较为丰富,见有卧牛、梅花鹿、人物、花卉等,河北井陉窑也大量出土过类似标本 。剔花见有留花剔地和剔釉两个品种,纹饰明显简化,风格比较粗犷 。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窑白釉剔花莲荷纹瓷枕 博物馆藏器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点彩出现于金代晚期,它使用一种含铁量较高的黄土在胎体表面绘画图案和文字,图案比较简单 。装烧方法与前期大体相同 。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窑白釉点彩缸 博物馆藏器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

文章插图
定窑白釉点彩碗 博物馆藏器
难得一见的定窑瓷器 定窑瓷器底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