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看病说点啥?用1分钟说这3点就够了

在医院里,经常会有一些“不会看病”的爸爸妈妈,平时做事干净利落,可一带着孩子到了医院,各种不会说话:“医生,我孩子吐了好多东西出来,怎么办呀?”边说边呜呜呜的哭了 。“大夫,你快帮我看看,孩子发烧都烧糊涂了,叫都叫不醒 。”
“医生医生,孩子身上长好多疹子,我们擦了好多药都不管用,到底咋回事啊?”
……
这样描述孩子的病情,医生能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
能帮助医生有效准确的判断孩子的病情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些家长带孩子来看病的时候,显得非常焦急,描述病情的是时候更是显得语无伦次 。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什么逻辑关系,恨不得一股脑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倒出来 。
如果一个门诊的医生,例如像北京儿童医院和儿研所的门诊医生,半天需要看40左右的患儿,如果像这样来沟通的话,一方面效率是很低的 。
另一方面,也会打乱了医生诊疗的思考方向 。
今天我们请到了儿科医学科普专家张金山,来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带孩子看病的时候,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医生的看病思路是什么?如何跟医生沟通才是最有效果的?

带孩子看病说点啥?用1分钟说这3点就够了

文章插图
医生在看病的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
第一,医生基本上他的思考方式是有层次的 。
比如说孩子如果有呼吸道的症状,一定要把呼吸道的所有症状都要说清楚 。
例如,一个发热的孩子,我们要说清楚的就是与孩子发热相关的症状:
1、有没有咳嗽?咳嗽了多长时间?是如何咳嗽的,有痰还是没痰?
2、有没有打喷嚏、流鼻涕?流的鼻涕是清鼻涕还是浓鼻涕?
3、孩子喘不喘?有没有呼吸困难?
这些问题相当于是一套,医生的思考方式是习惯于如此 。
因此,家长在跟医生沟通孩子病情的时候,需要详细描述的一定是最主要的病情,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这个相关的呼吸道症状全部描述清楚 。
第二,医生会在思考后,有针对性的提问 。
如果孩子有呼吸道的症状,往往会引起消化道或者其他全身的影响,而医生会有针对性地来问 。
比如说,孩子有呼吸道症状已经三四天了,医生就会这样问:
1、孩子拉不拉肚子,肚子胀不胀,出皮疹了吗?
2、孩子有没有抽搐,有没有惊厥?
医生差不多用两到三分钟的时间问清楚情况,基本上对于一个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生来说,都是能够完成这样的一个病历的采集,剩下的时间交给医生来查体 。
这样有效的沟通和提问,会大大的提升问诊的速度,比你前一脚、后一脚的随便一股脑地说,要有效率得多 。
家长如何说,才叫有价值的病情描述?
医生在对家长有针对性提问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描述的用词和方式,尽量说一遍就能让医生了解孩子的具体状况,不要反反复复地做无用功 。
1、关于发病时间的描述
孩子发病时间的叙述很重要,发病时间、间隔时间和恶化时间,对区别多种疾病都有实际意义 。而且,如果孩子患的是急性病,超过一定时间,病情会有很大变化,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家长要尽量说得准确 。
例如"腹痛、腹泻1小时"、"咳嗽、低热1周"等 。而不是用一些很笼统的语句来描述,例如"孩子一直在发烧"、"我下班回家孩子就喊肚子痛"之类的表述就不准确 。
2、关于体温的描述
来门诊看病的孩子,很多都有发热的症状,关于体温的描述也要尽量精确到具体数字 。如果之前在家测过体温,要说明是什么时候测的,共测过几次,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