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新生儿护理的误区,麻麻你中招了没?

养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大事,现在“80~90后的妈妈”大部分的育儿知识都是从书本、网络上得来的 。而出生于四五十年代的父母却往往喜欢沿袭自有的传统育儿观念,
有些人还非常固执,一定要把自己的经验套用在第三代的养育上,并且他们还有一个很成功的案例“你老公我也是这么带,也好好的呀” 。那么传统新生儿护理到底存在哪些误区呢?

传统新生儿护理的误区,麻麻你中招了没?

文章插图
1 不能将新生儿捆绑
许多家长都把新生儿用包布或棉被包得严严的,捆得紧紧的 。家长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怕孩子长成“X”型或“O”型腿,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
把新生儿捆起来,使其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呼吸和活动,妨碍包裹内湿热的消散,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胎儿呈弯曲的、椭圆形的球体形,出生后,他仍保持这种屈曲状态,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必要加以纠正 。
2 “马牙、板牙”挑不得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在其口腔中牙龈部可见散在的、淡黄色的微隆起的米粒大小的颗粒,此系上皮细胞堆积所致“马牙” 。有时见白色斑块,隐约见于齿龈黏膜下,此为黏液腺潴留肿胀所致,通常称为“板牙” 。它们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失,不必处理 。
但有些母亲以为是病,甚至用针挑,这是很危险的 。因为孩子口腔黏膜比较柔嫩,唾液分泌又少,容易损伤而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 。因此,千万不可挑“马牙、板牙” 。
3、误擦胎脂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医学上称为“胎脂” 。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孩子身上,看起来总觉得不舒服,可否把它擦去?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其它部位的胎位的胎脂不宜擦去,因为:
(1)胎儿身上一层薄薄的胎脂是保护胎儿皮肤不受羊水浸润的影响,出生后仍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
(2)出生后环境的温度较低,身体的热量要向四周散发,使体温降低 。这一层胎脂有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发,维持体温的恒定作用 。
传统新生儿护理的误区,麻麻你中招了没?

文章插图
4、乳腺肿大挤不得
男女新生儿都可于出生3~5天在乳腺部位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的肿块,若强力挤出,尚可挤出点乳汁 。对于这种现象,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根据传统说法要对女婴的奶头挤一挤,否则女孩子成人后奶头会凹陷或奶腺管不通等 。
这种说法和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这是孕妇雌激素对胎儿影响中断所致,多于生后2~3周消退,若强挤会使细菌侵入乳腺引起发炎,甚至化脓,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 。因此,不能给新生儿挤奶头或乳房 。
5、洗澡后臀部、大腿根处不宜用爽身粉
【传统新生儿护理的误区,麻麻你中招了没?】众所周知,婴儿洗完澡后,为了减少皮肤皱折处的水分刺激,要在一些部位,如颈部、腋下、后背等处涂些滑石粉 。有些家长,在孩子的臀部、大腿根处也涂上,这就不对了 。因为在这些部位的滑石粉可吸取尿液紧贴皮肤引起刺激而产生红臀和尿布皮疹等 。所以,这两个部位不能涂爽身粉,而应涂以油脂保护皮肤、隔离尿液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