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和他的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长势如此迅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张一鸣逻辑清晰的大脑 。他惯用的表达方式是“第一、第二、第三”,在说第三条时顺便回顾一下前两条,以确保自己表达得完整和严谨 。他善于打比方、举例子,确保对方彻底听懂 。
·————掌控————·
1983年,张一鸣出生在福建龙岩,优渥的家境给他提供了宽松的成长环境,很多事情都由自己做决定 。他自认比较乖,从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只是比同龄人早熟一些而已 。他清楚记得,自己在高二时就想好了要去南开大学 。
高考时,张一鸣填志愿只用了5分钟,目的地是天津 。他的标准很清晰:
一所综合性大学、要靠海、不能离家近、最好冬天会下雪 。眼见着天津和他想象中的沿海城市并不一样,张一鸣只能认栽:“标准是有,但不一定是对的 。”
张一鸣不甘于做常规、重复事情的性格,在大学时期开始显现 。起初他被调剂到微电子专业,读了两年,他觉得这个领域的想法和行动结果之间相差太远,“在面包板上插半天,就为了做一个正弦波发生器,有这个时间一顿晚饭都做出来了” 。他强调“所见即所得”,喜欢付出之后能够迅速见效的事物,而计算机是最快的,于是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
在大学室友梁汝波印象中,张一鸣不是成绩最拔尖的,但对自己要求很高,渴望优秀 。“他不打牌、不玩游戏、不看碟,还给自己封了个号——‘道德状元郎’ 。”这让张一鸣有些不合群,却让他成为同学之中最靠谱的一个 。别人遇到不熟悉的事情都习惯性地来问他,知识面广是大家对他的普遍评价 。当大部分人还在用电脑聊天、打游戏的时候,张一鸣已经在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 。
张一鸣说在大学时期,他主要在做三件事情:
一是写代码,因为他是搞技术的;二是看书,看了很多书;三是修电脑 。基于此,他收获了耐心、知识和伙伴 。出于某种对未知体验的好奇,他走进电影院看了《万物生长》,看到电影里的主人公喝酒、玩牌、打架、谈恋爱,张一鸣觉得“他们怎么过得这么混沌,完全不知道在干吗” 。他又补充一句:“我没有批判他们的意思,只是我自己不会这么做 。
这一切并非用简单的“上进心”三个字就能表述完整,张一鸣更像是带着强烈的目标导向,将所有行为精确掌握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
·————调试————·
作为一位理工科背景浓厚的CEO,很多时候,张一鸣的行事方式就像一台计算能力极强的电脑CPU,他的情绪管理也像他的决策一样精准 。在探索自身效率和时间管理方面反复试验后,他最终得出结论:“最好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同时有充足睡眠 。”为此,张一鸣每天保证睡7个小时,这也是他试验之后的最佳状态 。
即便在谈恋爱这件事上,张一鸣也找到一套理论,来保证自己在不浪费时间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世界上可能有两万个人适合你,但你只要找到那两万分之一就好了 。”他对此深信不疑,而结论是,他在大学时候的初恋,如今成了他太太 。
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张一鸣又一次为今后的职业道路拟定条件:稳定不重要,户口不重要,公司规模和名气不重要;只希望从事技术方面,最好是信息组织相关的工作 。
2005年从南开毕业后,张一鸣在天津的一家科技公司做了第一份工作,他在那里只干了三个月,就被一位师兄拉到北京创业……经历了六年时间的四次创业,张一鸣将全部积累一朝倾注 。
2012年3月,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然而,今日头条并不是他们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最初三个月,这家公司上线了“内涵段子”“搞笑囧图”“内涵漫画”等多款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