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故事,敢于进谏的魏征

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人 。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隋朝末年参加瓦岗军 。后来随同李密投奔唐朝,做辅佐太子的官 。那时候,他几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恨透了他 。玄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征,沉着脸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拔是非?”在场大臣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 。
只见魏征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说:“可惜先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 。”大臣们听了更加紧张 。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 。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手下的人惟恐受到株连,人人自危 。为安定人心,李世民宣布大赦:
凡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子和齐王有关系的人一律无罪,如有人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罚 。但人们还是不放心 。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一带进行安抚,途中碰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量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
敢于进谏的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着称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
【魏征的故事,敢于进谏的魏征】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
“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 。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征兵 。有人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个头大,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 。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不发 。唐太宗大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 。
如果把那些身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承担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用吗?”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
”他立即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当然,唐太宗对魏征的劝谏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愉快接受的,有时是既恨又怕,甚至还想干脆杀掉他!
有一次,唐太宗罢朝回来,气冲冲地对皇后说:“我应当杀了这个乡下佬 。”长孙皇后赶忙问要杀谁,唐太宗说:“魏征这家伙老是在朝廷上折辱我 。”皇后听了这话,连忙回去换上一身朝服,恭恭敬敬地站在庭院里 。太宗见了,十分惊讶,问她这是在干什么,皇后说:“我听说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有正直的臣下;现在魏征正直敢言,全是由陛下的英明所致呀,我怎敢不表示我的祝贺呢?”太宗听了,觉得很高兴 。
唐太宗毕竟是一位明君,他虽然也像常人一样,喜欢听顺耳谀辞,不喜欢听逆耳忠言,但他还是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较为清醒的头脑,所以,他对魏征既尊重,又保持着良好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