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孩子思维特点的关键期


如何把握孩子思维特点的关键期

文章插图
父母们必须清楚孩子的思维与成人大不相同 , 孩子的思维活动一开始是以实物和活动为基础的 , 在具体的感知和行动中进行 。孩子看见了布娃娃才会想起用布娃娃做游戏 。
如果父母拿走了布娃娃 , 孩子的思维也随着布娃娃一同消失了 。当抱着心爱的布娃娃做游戏的时候 , 倘若没有看见奶瓶、小勺、小碗 , 他就绝不会想到给布娃娃’喂饭’、.喝水’ 。生活中还常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当您给孩子一套积木 。要求他先想好怎样搭以后再开始玩时 , 孩子却愤愤不平地抗议:“我不要想 , 我要搭!当一块一块积木累积堆高了 , 孩子会高兴地叫起来:’啊 , 房子!我在造房子!’这种现象很正常 , 因为孩子不会先想好再行动 , 而只能是一边行动一边想 , 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 , 思维活动也就停止或转移了 。这种直觉行动思维一般发生在3岁左右的孩子身上 。
当孩子进入幼儿期((3一7岁) , 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起来 。这一特点在5岁左右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种思维主要是依靠具体形象和已有表象来进行 。当孩子思考时 , 其头脑中思考的必然是 , 3根香蕉加4个苹果 。或’3颗糖加4颗糖’ 。如果遇着一位年龄比您的孩子小 , 按辈分应称做’阿姨“的人 , 那就有趣了!您的孩子一定不愿叫姨因为在孩子看来 , 阿姨应该是与妈妈差不多的形象 , 而比自己小的人只能是妹妹 。
【如何把握孩子思维特点的关键期】 更为有趣的是 , 一位老奶奶搂着自己心爱的小孙子感慨万分地说:“孩子 , 你真幸运!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却是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而5岁的小孩子想的却是 , 黑暗的旧社会一定是黑乎乎的 , 走路必须用灯照明才行 。
孩子6一7岁时 ,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增长 , 开始在孩子的大脑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 也就是说开始依朱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了 。最明显的表现是 , 他们对事物的了解不仅停留在现象上 , 而常常是 , 追根究底 , 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事物的本质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类似星星为什么不从夜空中掉下来?、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搬家?的问题令父母难以招架 。他还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 , 理解和掌握勇敢、认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等一些抽象概念 。当孩子不慎重重地跌了一跤 , 他会强忍疼痛 , 竭力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 , 嘴里自我标榜:‘我很勇敢 , 我才不怕疼呢!’那副天真的模样让父母忍俊不禁 。
另外 , 据心理学工作者对3一7岁孩子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资料表明 , 孩子数概念的发展是从计数开始的 , 先是口头数数 , 接着能按物点数 , 最后是说出物体的总数 。
一般说来 , 3岁左右孩子能做小范围的唱数和点数 。4岁左右的孩子点数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 , 这时的孩子已会按照妈妈说出的数目拿出相应数目的桔子 , 也就是说能按数取物 。他还会利用实物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 如将10颗糖分成6颗和4颗 , 知道4块雪饼和5块雪饼合起来是9块雪饼 。到了6一7岁 , 通过学习 , 孩子可计数100或100以上 , 会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