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被称为中国瓷器的“母亲瓷” 越窑瓷器青瓷特点及真品图片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在中国最早烧制出瓷器的地方就在今天的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一带 。由于这里东周时是越国的政治中心,到了唐代又称为越州,所以在这一带的窑场便统称为越窑 。

越窑被称为中国瓷器的“母亲瓷” 越窑瓷器青瓷特点及真品图片

文章插图
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东汉末年最早烧出成熟瓷器,南宋初年停烧 。
早在商周时,越窑的发源地浙江上虞曹娥江两岸就已经开始烧制原始陶器 。当时在这里能够烧出挂釉和带有印文陶器的窑有数百座,其中偶尔也会产生出少量工艺上粗糙、烧制温度较低的原始瓷 。
越窑被称为中国瓷器的“母亲瓷” 越窑瓷器青瓷特点及真品图片

文章插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烧制工艺不断进步,特别是在改进窑炉、大幅度提高窑温以后,烧制成熟瓷器的条件就具备 。终于在东汉末期,这里率先烧制出了中国最早的瓷器,越窑青瓷 。
要说这陶器和瓷器可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陶器就比较粗笨,而瓷器则可以做得非常的精美 。陶器一般是用粘土烧制而成的,烧制的温度通常是在一千摄氏度以下 。而瓷器的胎料必须用瓷土,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的成分 。
还有就是瓷器必须经过窑炉一千二百度到一千三百度的高温烧制,使所需的釉在高温下烧成附在胎体表面的玻璃釉 。所以从烧制陶器再到能够烧制出瓷器,是一个质的飞跃 。
由于越窑是最早生产出瓷器的地方,所以越窑瓷器也就被称作是母亲瓷 。越窑始于汉、盛于唐,止于宋 。越窑烧制的瓷器由于釉中含有较多铁的成分,烧成后呈现出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 。
早期的越窑青瓷造型显得卓朴、规整、醇厚、笨重 。除实用外,有不少还被做成陪葬器 。
西晋后,越窑青瓷的造型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在实用的条件下注意美观、大方,器型感觉清新、典雅 。
到了南朝,越窑器型演变得挺拔、修长,且越窑青瓷以日常用品为主流 。
越窑瓷表面装饰也大量使用了画花、刻花、堆贴和镂空的纹饰 。还有的青瓷器皿取动物形象作为造型,将实用器型雕塑化 。
唐朝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改善了产品烧制环境,使得胚胎可以做得很薄,成品率也大大提高 。
越窑被称为中国瓷器的“母亲瓷” 越窑瓷器青瓷特点及真品图片

文章插图
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中又出现了秘色瓷,极受文人雅士推崇 。古人对越窑秘色瓷非常的推崇,但由于历史久远,虽有文献记载,却缺少对应的实物加以佐证,所以秘色瓷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个谜 。
越窑被称为中国瓷器的“母亲瓷” 越窑瓷器青瓷特点及真品图片

文章插图
直到1981年,在陕西宝鸡扶风县的法门寺发生了宝塔倒塌,在宝塔的地宫当中发现了记录秘色瓷的碑文和收藏于盒中的秘色瓷的实物,这个秘色瓷之谜才被彻底地解开 。原来越窑烧制的青瓷很多品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其中只有数量有限的上乘佳品才被称为是秘色瓷 。
唐代越窑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顶峰,越窑青瓷以釉色、优美的造型和优良的品质,影响和带动了制瓷行业在中国的广泛发展 。
唐、宋之后,名瓷、名窑遍及大半个中国,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其中河北林城邢窑的白瓷、河南宝丰汝窑的偏青瓷、河南禹县钧窑的胭脂红,以及哥窑冰裂瓷,还有河北曲阳定窑的粉白瓷、福建建窑的兔毫黑釉、江西景德镇青白瓷无不精彩纷呈 。
而浙江龙泉窑则完全继承、发展了越窑青瓷的制作技艺 。在以后的元、明、清各个朝代,中国瓷器更是以精美绝伦的品质承载着中华辉煌、璀璨的文化走向了世界 。越窑青瓷不仅在物质上,也在文化上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