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窑瓷器闻名于世 宋代定窑瓷器图片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 。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原属今定州市)的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
定窑从邢窑而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定窑随着地域变化,新瓷土料的运用和制瓷工艺的进步 。卞向和认为:定窑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闪烁过光芒,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
定窑官字款鸭纹盘(直径12.6cm)

宋代定窑瓷器闻名于世 宋代定窑瓷器图片

文章插图
【宋代定窑瓷器闻名于世 宋代定窑瓷器图片】
底部落官字款,字体精美,意为官窑器,为官家所用,外围酱釉,色泽温润,十分耐赏,有如铜镜一般,光滑耐赏!
宋代定窑瓷器闻名于世 宋代定窑瓷器图片

文章插图
酱釉也称为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见,因而物华出现始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馆的收藏以及博华代表作5%以上 。以定窑酱釉最著名 。
宋代定窑瓷器闻名于世 宋代定窑瓷器图片

文章插图
外酱釉内白釉,定窑素来以白瓷著名,结合稀有的酱釉定窑,双绝结合,可谓瓷器收藏的巅峰之作,内画鸭纹,以刻花线条,构成这自然而唯美的画面,这种刻花要求功底极其深厚,由于这种薄胎,很容易刻透了,故而都是要求顶级大师来刻画,故而存世稀有,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郑王府(Prince Zheng Mansion)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钟郡王奕诒的宅邸 。清军入关,定鼎燕京 。世祖以此第赐其从叔郑亲王济尔哈朗 [1]。郑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郑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
双面刻莲花龙纹盘
宋代定窑瓷器闻名于世 宋代定窑瓷器图片

文章插图
定窑,是中国北方白瓷的中心,始于唐,为邢窑的后继者,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发达 。以往文献多记载窑址在河北正定,1938年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瓷村发现古窑址 。近年又多次发掘调查,发现了最下层堆积着晚唐的破片;中层的是五代时就已大量生产;最上层为印花、画花的薄瓷片,是属于北宋中期以后,在政和、宣和年间 。这些薄瓷片,胎质坚致,釉泽莹润,花纹优美,确是很精进的品种;且有些是官窑性质的,如”尚食局、禁苑、奉华、官”等胎上刻字破片的发现,便可证明 。另在西燕山遗址发现粗瓷片的堆集,以及各地普遍发现的定窑瓷器及破片,又能证明定窑在北宋早期以后,也曾大量烧造民间使用的瓷器 。定窑以烧造白瓷为主,也烧颜色釉,如红定、紫定和黑定等 。根据《君友会-新民窑》记载,定窑,从北宋起,地位增高,各地仿制者颇多 。在定窑本身概念中,就孳乳出各种名称,单就白定一种,就有土定、粉定之分 。土定,有瓦胎和陶胎两种 。瓦胎为淡赤色的土质,陶胎为白土而略黄,质皆松,体较厚;袖色白色中闪黄或闪赤,容易剥落,或有大开片,是原始的及民用的定器 。粉定,是进步的及官用的定器,有陶胎和瓷胎,胎质致密而体薄,釉色纯白如牛乳者,或带淡赤色,釉中往往有刷纹,釉面凝聚,如有泪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