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盏的身世 宋代定窑酱釉斗笠碗

【斗笠盏的身世 宋代定窑酱釉斗笠碗】五律两首 咏定窑斗笠式盏
型如蓑竹笠,倒转酒茶卮 。
白骨唐朝盏,玄青北宋琦 。
晚唐双色釉,五代器如锥 。
玉璧时间显,新官斗笠瓷 。


定窑新创意,形制树丰碑 。
紫定棕红器,玄瓷更显熙 。
大盈官府库,官样订瓷规 。
时代琉璃验,唐朝斗笠卮 。


斗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 。《说文》中提到一个“簦”字,意为竹篾编的有盖有柄的遮阳挡雨的器具,而有盖无柄的则称之为笠,又叫笠帽 。俗语称之为斗笠,因其平面如斗大小,故名 。
古诗文中,故常蓑笠并用,“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唐?储光羲《牧童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
斗笠,又名箬笠 。“楚谓竹皮曰箬”(《说文》),即以竹皮编织的斗笠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父》) 。有的斗笠,以葵叶铺陈笠盖,因而称之为葵笠 。有的则以笋壳夹于竹篾中,“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唐?高适《渔父歌》) 。
斗笠盏因形似斗笠帽子而得名,那么这斗笠盏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目前没有人去研究它,只知道宋代比较流行,那么我们今天试着来探讨一下这斗笠盏的身世,看看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哪个地区?哪个窑口?
从史书上估计找不到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只能从目前发现的器物上去判断、分析,由于没有具体的记载(没找到),所以实物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来看看目前发现最早的斗笠盏,目前我们发现有特点定窑双色釉玉璧底五瓣花口斗笠式盏,且内外双色釉,器物口部露胎无釉,过去说‘芒口’是覆烧,也有说是为了‘金银扣’这,我们看看这件定窑唐代的盏就已经是‘芒口’,而且图不是覆烧,而是正烧 。这件盏的年代比较容易确定,首先玉璧底的圆、琢器的流行年代是八世纪中至九世纪中,这一点可以参照《中国陶瓷史》,这是经过历年考古挖掘、窑址调查在各地窑口总结出来的观点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唐代定窑双色釉斗笠式盏 。

斗笠盏的身世 宋代定窑酱釉斗笠碗

文章插图
图1:唐代定窑双色釉斗笠式五瓣花口盏
从目前查到的资料看,最早的斗笠式盏应该是出现在唐代定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他窑口在唐代有生产过斗笠式盏,包括残片的出土也没有发现 。因此,我们暂时就定为是唐代定窑开创了斗笠式盏的先河 。
我们审视、梳理一下唐代定窑的斗笠式盏,就会发现早期的斗笠式盏呈斜直壁,盏腹较深,两壁开角大约在85度左右,底部呈玉璧底(见上图),胎骨较厚,同时也有圈足的形式,和前面那件不同的是这件圈足的盏口沿没有刻出‘花口’,也没有漏釉的,而是满釉圆口,造型上看与前面玉璧底斗笠式盏大体一致,仍然使用双色釉形式,但是胎骨依然相对较厚 。
斗笠盏的身世 宋代定窑酱釉斗笠碗

文章插图
图2:唐代定窑双色釉斗笠式圆盏
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斗笠式盏的斜壁开角更为收缩一点,大约80度左右,胎骨渐渐地薄了许多,依然是圈足的形式,双色釉的形式继续釉延续,整体效果显得更加精巧、秀美 。
斗笠盏的身世 宋代定窑酱釉斗笠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