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底部特征特点及鉴别办法( 三 )


四、汽泡坑现象:
元青花瓷胎土由于加入麻仓土烧制,内中常混有零星小汽泡,这些汽泡随拉坯会现于表面,故在底足上面常会看到有破损小汽泡坑,呈各种形态:狭长坑眼、变形圆坑眼等等(最好用30倍放大镜看) 。不是所有器物都可发现,特别是小型器物底足上很少见(根据规律胎土内部是有汽孔的,只不过现实是不能打碎看) 。
五、沾砂:
有的底足上沾有一些砂粒,一般不多,一两处而已 。
六、足底釉斑:
底足窝内常会见到一点或几点釉斑 。釉斑形状似随意沾上或故意点抹 。有多种说法:
1、自然沾上说 。
2、记号说 。
3、试釉斑说 。
自然沾上说认为器物在上釉时底部无意间接触到台面上的釉水,或人工擦抹底部釉未擦净,所遗留下的自然痕迹 。记号说认为当时为了区别瓷器等级或为提供给不同阶层使用而为之 。试釉斑说认为当时瓷工为了在涂釉前检验釉质成色而事先在最底部点几下看看以使心中有数,然后再决定上釉 。其实这些说法集中起来就是要解释一个问题:是自然沾上还是人为的 。这些釉斑从具体形态看,有的像溅上,有的像淋上,有的像笔点,有的像刷上,有的像贴上,不一而足 。釉斑大小多少均不一样,有的斑稍大,有的斑很小很少,有的仅在足墙内侧存一线微弱状 。
解释这一现象,最好多看出土瓷片或实物,切莫仅以一两件所见定乾坤,釉斑现象在大多数元青花瓷底足上均有(少数没有),且往往存在于足墙内侧至足窝内,所以人们觉得奇怪:为何着地的最易沾釉的足墙脊上却很少见,而大都沾到了不着地的足窝内侧和足底呢?显然是一种有意行为,即人为作用 。这里,自然说显然不够充分,也就很难解释人们的这一合理提问 。但不管怎样,这一点并非决定元青花瓷本质属性的关键 。还是那句话,对于景德镇来说,上不上釉斑,实在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 。仿品有无釉斑,都不能使其变成真的 。真品有无釉斑,都不能使其变成假的 。
因此,底足釉斑现象只可做参考 。
这里,应特别重视的是那些釉斑边缘渗出一线红的器物,其真品认可率是最高的 。
除釉斑外,少数玉壶春瓶底部有涂釉现象 。
七、瓷化程度:
中等,坚致 。看起来粗糙实略滑润(不是很滑 。足墙表面有沾砂或黑渣点时有挡手感) 。仿品则瓷化程度太高、太硬,拉手感太强 。
八、胎色问题 。
一般来讲,通过底足看胎色是最方便的 。但实践中却往往受到很多条件限制,如要看清:1、底足必须清理干净 。2、足底有磨损处 。3、有磕碰轻微损伤处 。通过这些可大致看出胎色 。实际中,那些保存度完好的器物,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足底大多无磨损,也无损伤,表面火石红或原始包浆遮住里面,很难观察细致 。特别是那些清理不彻底也无法彻底的器物,如高安馆藏梅瓶等器物,要想完全看清,凭肉眼非能及 。还有,就是能看清表面,也无法保证胎内的颜色 。如,有的表面为洁白,而内部深处却又变成了带点灰 。这在出土瓷片中常见到 。当然并非全部,也有白到底的 。因此,通过底足来看胎色,只宜参考 。这里需强调的是,不能因为要看胎色将底足擦磨,不管主人同意与否,也不管这种损失多么微小,我们都应尽力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