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预言家”:你所说的话,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应验,别不信

大家好 , 我是果妈~
有时候 , 你是否会很羡慕别人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 , 做作业做得又快、正确率又高 , 写得字还又漂亮 。
转头 , 我们就对孩子说:“看你写得字多丑 , 就你这字 , 成绩都好不了!”
有时候 , 你是否觉得孩子一点都不懂事?
给个10块钱零花钱 , 就能立马给你花完 。
然后 , 你对孩子说:“你就是个败家子!”
父母都是“预言家”:你所说的话,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应验,别不信
文章图片
01你 , PUA自己的孩子了吗?
在网络上 , 有一个非常火的名词 , 叫“PUA” , 也就是精神控制 。
老板画大饼、贬低你、抬举别人 , 是我们职场中常见的“职场PUA”;
爱情里 , 对方总是嫌弃自己土、声音难听、不够有魅力 , 是常见的“恋爱PUA” 。
那么回到家庭呢?
“你怎么这么笨!”
“磨磨蹭蹭 , 就你这效率 , 成绩怎么能好?”
“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你就不能体谅爸爸妈妈吗?真是不孝子!”
“你是猪吗!丢人现眼!”
等等 。
父母都是“预言家”:你所说的话,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应验,别不信
文章图片
这一句句戳心窝子的话 , 让家长发泄了心中的怒火 , 但是 , 却是对孩子精神上的一种控制 , 孩子会觉得:我笨、我蠢、我自私、我什么都做不好、我不配和人相处……
若是别人对孩子PUA , 成功概率是50%的话 , 那么父母对孩子的PUA , 就能达到95% 。
从心理学上来说 , 这就是“心理暗示” , 一种“巴纳姆效应” 。
是指一个人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 , 会接受外来的信息暗示 , 然后自己再带入 , 从而对自己的认知出现改变 。
对孩子而言 , 他在成长过程中 , 会不断地去认识自己 。 如果家长总是用负面的言语 , 去PUA孩子 , 那么孩子更容易将父母说的词 , 认为是自己 。
父母都是“预言家”:你所说的话,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应验,别不信
文章图片
02父母 , 其实都是“预言家”
在《北大学霸笔记》中 , 果妈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 极其寻常 , 却值得父母深思的故事 。
这个女孩叫沈艺岚 , 高考总分660分 , 考入的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在高二那年 , 沈艺岚经历了低谷期 , 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学习 , 但是成绩却不见起色 , 低于全班平均分水平 。
在她迷茫而又难受的时候 , 她的父母并没有批评她 , 而是鼓励 。 她的母亲告诉她:不要自责 , 成绩有起伏很正常 , 最重要的是保持好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 , 自己需要去做的就是照出问题所在然后改正 。
最后母亲表示:我们相信你 , 经过调整 , 成绩一定可以提上去 。
事实上 , 也是如此 , 她考进了北大 。
父母都是“预言家”:你所说的话,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应验,别不信
文章图片
为何父母都是“预言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 父母给孩子的“打压式教育” , 会让孩子充满焦虑、抑郁、心灰意冷等各种负面情绪 , 这会消磨孩子的意志力 , 也消耗了孩子的正能量 。
在孩子受到“心理暗示”的同时 , 孩子也容易成为父母口中的模样 。 不是他们不愿改变 , 而是没有力量了 。
而父母“好的预言” , 却能让孩子不断进步 , 不断接近父母口中的样子 , 甚至超越 。
果妈的朋友小舞是一个老师 , 这是她从小的梦想 。 因为小时候她的父母就对她说:“你这么有耐心 , 给邻居弟弟讲题这么细致 , 你如果以后是一个老师 , 一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 。 ”
“好的语言”对于孩子而言 , 有时候就如一盏明灯 , 照耀孩子前方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