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以下幼儿易异物卡喉 春节期间慎吃坚果


5岁以下幼儿易异物卡喉 春节期间慎吃坚果

文章插图
春节期间,很多家庭都准备了不少干货,如瓜子、开心果、花生等,有些家长喜欢用这些东西引逗孩子,或者孩子趁家长不注意时可能会偷吃,殊不知这些坚果并不适合小小孩食用 。案例:幼儿吃坚果卡喉事件频发
案例1:1014年春节期间,西安一位宝宝在家庭聚会时被亲戚喂了一粒开心果,呛入气管后因窒息不治身亡 。
案例2:2013年1月5日,安徽3岁的留守女童吃蚕豆时被噎到,最终抢救无效窒息死亡 。
案例3:2012年6月23日,温州6个月大宝宝吃磨牙棒突然噎住窒息身亡 。
还有更多没有列举出来的案例,触目惊心的案例背后,是家属们的悔恨和泪水 。春节到了,家长们一定要警惕,不要让小宝宝吃坚果,更要阻止亲戚朋友们的“有爱”喂食 。
5岁以下幼儿最易异物卡喉 耳鼻喉科专科医师黄少鹏介绍说,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危重急诊之一,约80%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治疗不及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 。
黄少鹏进一步解释,异物进入气管,会引起剧烈的呛咳、憋气;如果异物卡在喉部最窄的声门,可导致高度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当异物进入更深的支气管内(一般只进入一侧),症状反而缓解,但若未及时发现,或不能及时取出异物,时间一长,异物周围的气管黏膜组织会产生继发性炎症或被肉芽包裹,阻塞支气管,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可能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异物卡入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自行咳出的几率比较小,很多需要通过手术取出,手术的风险很大 。
异物卡喉必学海氏急救法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吃坚果时发生剧烈呛咳、憋气或呼吸困难,可在急救车赶到前试试“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为:
5次拍背法:将患儿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
5次压胸法: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 。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 。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动作要轻柔 。然后重复,直到异物排出 。
防异物卡喉做到以下3点 1.孩子吃东西时别逗乐
婴幼儿后牙尚未长出,咀嚼功能差,经常吞咽一大块食物,且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容易使食物呛入气管 。小孩吃东西时,若同时说话、哭笑,或遭到惊吓,就很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 。因此,在孩子吃东西时,大人千万不要逗乐,也不要在孩子哭闹时给强行孩子喂食 。
2.3岁以下孩子最好别吃坚果
南京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黄群表示,3周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食用瓜子、花生蚕豆、开心果一类的坚果,另外果冻、软硬糖也都不行 。黄群特别提醒家长,有亲戚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如果不适合小小孩吃,家长一定要说“不” 。
3.叮嘱孩子不要随意将东西放入口中
【5岁以下幼儿易异物卡喉 春节期间慎吃坚果】 家长要经常叮嘱宝宝,不要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也不要将小东西放在孩子身边;每次把玩具给孩子玩之前,都先检查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不要把硬币、钥匙、螺丝钉等小物品给孩子当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