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大蛀牙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大蛀牙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大蛀牙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指导要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欢快、风趣的特点,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感应每句末“蛀牙”次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大蛀牙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欢快、风趣的特点 。
2.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感应每句末“蛀牙”次数 。
3.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 。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蛀牙的危害 。
2.材料准备:音乐《大蛀牙》、鼓、故事图片
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了解歌曲内容,并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等感应每个句末的“蛀牙”次数 。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听辨每句末尾木鱼声的次数 。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
(1)教师敲击鼓面,幼儿走各种步伐感应拍子 。(指导幼儿根据鼓声的快慢变化,走出各种步伐如跑、跳、蹲走、弯腰走等 。)
(2)教师敲击鼓边,幼儿原地拍手或两人互拍出教师敲揍的节拍 。
2.观察图片,故事导入 。
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自由讲述图片内容 。
师:你看见了谁?它们在做什么? 故事讲述
3.欣赏歌曲:
(1)完整倾听,感受歌曲的欢快与风趣 。
(2)再次倾听,肢体感应歌曲节拍 。(教师按三段歌词,随拍子拍肢体的三个部位,引导幼儿听蛀牙的次数 。)
4.进行道具游戏,感应每句末“蛀牙”的次数 。
(1)打棒敲击次数 。(引导幼儿听辨句末的木鱼声,并用掌声拍出来 。)
(2)点手心游戏,感应次数 。
玩法:幼儿手一只手摊开,当唱到“有一颗大蛀牙”时用另外一只手在手心点一点,两颗,三颗大蛀牙则依照歌曲节奏快慢点上两点或三点 。(注意提醒幼儿边唱边玩 。)
5.做肢体造型,感应句末“蛀牙”次数 。
(1)教师伴随音乐,在句末木鱼处做肢体造型 。(注意提醒幼儿两人合作,一人创作,另一个模仿,合拍做造型 。)
(2)幼儿两个人合作玩肢体造型游戏 。(提醒幼儿随“蛀牙”的次数做肢体造型,之后请全班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请几个幼儿站在中间按歌曲节拍做动作,其余幼儿模仿,每段间奏时换人)
6.小结评价 。
提问:怎样保护牙齿?
小结: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护牙齿身体好!
附:
【音乐分析】
1.句式 。
前奏(一个八拍)-----念词一遍(有一颗大蛀牙)------间奏(一个8拍)------唱歌一遍(有两颗大蛀牙)-------间奏(1个8拍)-------唱歌一遍(有三颗大蛀牙) 。
2.歌词 。
小朋友乖乖,小虫子坏坏,把嘴巴开开啊!
有一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两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三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活动反思:
《大蛀牙》是一首音乐节奏简明、语词简单有趣的歌曲 。活动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兴趣,第一遍倾听歌曲后,幼儿对语词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二遍基本可以跟随音乐念唱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将大蛀牙出现的次数拍出来,很好的感受了音乐里的蛀牙次数 。角色扮演“牙访所"的游戏中,幼儿非常喜欢,但老师在组织中没有注意到游戏的氛围,没有强调好规则,幼儿在角色分配上有了矛盾,出现了大家都想演医生,而不想演病人的现象,仓促的结束了表演,多数幼儿没有把角色扮演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