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们对危地马拉翡翠的经典误读 危料翡翠是哪里的

危地马拉翡翠(即危料)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受到不少翠友的误解 。有些翠友认为危料不属于翡翠,有些翠友认为危料虽然是翡翠,但不是品质好的翡翠 。持有这两种认知的翠友,在某种程度上比较抗拒接受危料 。
但缅甸公盘迟迟未开,缅甸翡翠原料无法大批进入中国市场,致使缅甸翡翠原料价格不断上涨 。翠友们内心也想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那就是危地马拉翡翠究竟是不是翡翠,值不值得购买?
接下来,我们就针对五个最常见的危料经典误读,逐一作出解答 。
误读一:危料不是翡翠?
可以肯定的是,危料是翡翠 。
以硬玉为主的翡翠,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翡翠 。而危料的折射率为1.65~1.66,呈现出玻璃光泽,摩氏硬度为7,成分由硬玉过渡到绿辉石,与缅甸翡翠的矿物成分构成极为相似,是传统意义上的翡翠 。

揭秘人们对危地马拉翡翠的经典误读 危料翡翠是哪里的

文章插图
根据国家标准GB/T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中所规定的翡翠的鉴定数据,危料依然在翡翠标准范围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危料的宝石学基本特征、谱学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都与翡翠一致,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翡翠 。
无论从传统对翡翠的定义还是现行的国家标准,危料都是货真价实的翡翠 。
误读二:危料只有蓝灰色?
若论颜色的丰富程度,天然危料的花色品种比缅甸翡翠还丰富 。但市面上常见的危料,主要还是以墨绿色、高绿色、浅色为主 。
蓝灰色只是浅色危料的一种,种水偏差 。浅色危料的主要表现为蓝绿—灰蓝—灰色的一系列过渡色,以灰和蓝色调为主要特征 。
而墨绿色危料和高绿危料,只要种水达到透明至半透明,质地达到细至极细,黑点、白棉、脏棉占比极小,以及较为厚装,都可以作为宝石级或商业级翡翠来投资收藏 。
揭秘人们对危地马拉翡翠的经典误读 危料翡翠是哪里的

文章插图
误读三:危料都是垃圾货?
危料可以制作出高货,高品质的危料价值不菲,在市场上或行家手里,也存在不少百万级以上的危料翡翠 。
高品质的危料,达到冰种以上的,不仅绿满水足,而且起莹起胶,面积较大脏棉和杂质也可以通过艺术雕刻等方式去除,最终成品可以达到收藏级别 。
所以危料都是垃圾货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只因消费者在日常比较少机会看到危料高货,才会被这种谣传误导 。
误读四:危料会变种
翡翠变种,是指翡翠在佩戴一段时间后,它的种水发生改变 。翡翠属于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矿物,在成千上万年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硬玉晶体的结晶生长、挤压变形等复杂过程 。
一般来讲,种水越老,结构越致密的翡翠,在正常佩戴还保养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发生变种的情况 。而种水较差、杂质较多的翡翠,在某种特殊处理方式下,才会有机会出现变种 。
高品质的危料,结构致密,玉质细腻,硬度高,正常佩戴和保养不会出现变种的可能,因此可以放心收藏 。
揭秘人们对危地马拉翡翠的经典误读 危料翡翠是哪里的

文章插图
误读五:将物理特征作为判断危料的依据
网上有传言,危料证书在密度一项一定会是3.32,而不是缅甸翡翠的3.33,因此可以通过证书上的密度来判定一件翡翠是危料还是缅甸料 。
【揭秘人们对危地马拉翡翠的经典误读 危料翡翠是哪里的】实际上,翡翠密度检测标准是一个相对范围,而非绝对数值,3.28-3.40都是翡翠的相对密度,而且翡翠成品的相对密度,会比翡翠原石更高 。目前在辨别翡翠真伪的鉴定上,已经不太使用密度的检测方法,而是采用更科学也更精准的红外光谱测试和能谱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