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老师“小会诊”


发言、挨批评和蛇精
妈妈的格言:给孩子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
第一次“发言”
刚满3岁的悦悦进幼儿园一周后,班上举办教学观摩活动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谁最爱吃大米?”才学会举手的悦悦高举着手大喊:“我!”老师叫了他,算他答对了,其实课本上的答案是“××宝宝” 。老师又问:“谁最爱吃小米?”悦悦仍举着手喊:“我!”老师再问:“谁最爱吃桃子?”悦悦的回答还是:“我!”而实际上,根据教材内容,后两个问题的答案应分别是小鸡和小猴 。
【妈妈的做法】:
老师把悦悦发言的情况讲给我听,我笑得前仰后合 。我蹲下去抚摸着儿子的小脑袋,夸他:“你真棒!”刚上幼儿园一星期的孩子敢于举手发言,已是不小的进步;孩子又表现得那么大胆,那么执着,即使他答错了,仍然值得鼓励;况且,他是插班生,没有听过课,自然不知道标准答案;再说了,人本身就是杂食动物,在家有“小猪”之称的悦悦的确是爱吃大米、小米和桃子,他这样回答有何不可呢?辞别老师,我又一次夸奖孩子:“你回答得真好!
几个月后我得知,悦悦一直因为听课认真、发言大胆、回答问题准确率高而颇受老师“器重”呢!
【老师的点评】:
悦悦的第一次发言,答案都是“我”,这符合3岁孩子认识上的“具体形象性”特点 。这位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没有超过孩子的实际可能性,没有用大人的框框去套孩子,在教育方法上和老师达成了一种默契,这种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而不追求所谓标准答案的观念符合科学育儿的新理念 。
要娶蛇精当老婆
有一阵子,每当有人问起悦悦最喜欢谁时,他总会回答;“妈妈和蛇精 。”
自从看了动画片《葫芦兄弟》,悦悦就喜欢上了里面的蛇精,宣称将来要娶蛇精当老婆 。而比悦悦大一个月的表哥浩浩则是葫芦娃的忠实崇拜者,于是小哥俩常常因“政见不同”而争得几乎打架 。
我曾问过儿子为什么喜欢蛇精,回答是:“因为蛇精长得漂亮啊 。”
【妈妈的做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动画片上的蛇精是个人面蛇身的美女,貌若天仙,三四岁的孩子喜欢她无可厚非 。何况,干吗非要孩子和别人一样呢?难道因为葫芦娃是正面人物,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就要强迫儿子喜欢葫芦娃?我觉得悦悦喜欢蛇精正体现了童心的纯洁和可贵 。我不想抹杀孩子的个性 。
一天,悦悦忧心忡忡地问我:“妈妈,我娶蛇精当老婆,她会不会咬我?”
【妈妈的做法】
我在心里窃笑,却安慰他:“不会的 。你们是一家人,她会对你好的 。”儿子又问:“那我和蛇精生的宝宝会不会是小蛇?”我微笑:“不会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叫《白蛇传》,里面的白蛇和人间的许仙结婚,生的宝宝就是个很棒的小男孩儿 。”悦悦放心了 。
何必这么早就告诉孩子人不能娶蛇精,让孩子的幻想破灭呢?他早晚会知道这一常识 。现在,正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就让他做些美梦吧!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一段话:“童心的纯真是短暂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会渐渐地懂事,那时,欢乐再不是无忌的,语言再不是天真的,行为再不是无邪的 。即便是这么短暂的童真时光,也往往被父母或周围的人剥夺 。
”我不想剥夺孩子的童真和做梦的权力 。
【老师的点评】
悦悦的思维很具体、直接,他要娶蛇精当老婆,正是3岁幼儿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性想象萌芽并容易与现实相混淆这一特点的体现,表现了孩子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针对孩子表现出的忧虑,这位妈妈真诚地与儿子进行了充满童心的对白,用神话故事来宽慰孩子纯洁的心灵,共同享受神话的快乐,让孩子安心去做他的美梦 。妈妈不仅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精神环境,还给了他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