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值日”




场景:
幼儿园午睡的时间快到了,晶晶的午饭还没吃完,阿姨要开始给小朋友铺床了 。平时阿姨铺床都有值日生帮忙,今天是晶晶做值日生,可他因嘴里的蛆牙痛,饭吃不快,见他还没吃完,张老师就另外请了一位小朋友去帮阿姨的忙 。
晶晶一见急了,想赶快吃完可以去做值日生,无奈蛆牙痛得咬不快,急得晶晶眼泪都流出来了 。眼看床都铺好了,可晶晶的饭还没吃完,气得他把剩下的饭和汤狠狠地摔进了盛碗的大箩筐里,汤漏了一地 。张老师一见这情景,气直往上冒,跑过去不由分说的批评了晶晶:“饭吃得这么慢,还乱发脾气,摔碗,把汤洒一地 。”晶晶委屈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嘴里不停的喊着:“今天是我值日!
个案分析:
发脾气是一种情感渲泄,儿童发脾气,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敏感时期,这时期的幼儿情感最容易冲动、爆发、变化快,不容易控制 。作为老师,家长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应将幼儿正常的情感宣泄和有意使坏,任性区别开来,要给幼儿宣泄的机会 。当幼儿在情感宣泄时,老师、家长也不要惊慌失措,或努火万丈,更不能“火上添油”,而应该冷静对待 。
幼儿的情感宣泄,就像六月里的雷阵雨,一阵狂泄之后,就会云开日出,经过一阵宣泄、撒泼,幼儿紧张、焦虑、不平的心理,就会逐渐得到缓解,重又趋于平衡,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等幼儿冷静下来,老师再找幼儿谈心,了解发脾气的原因,并对幼儿宣泄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教会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来宣泄 。
方法:
对待幼儿的发脾气,老师、家长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功夫全在平时 。
其一,要养成民主、平等的风气,建立互尊互信的关系 。教会幼儿遇到事情采用协商、说道理的方法来解决,不需要发脾气 。
其二,对幼儿的发脾气既不能粗暴的压制,也不能无原则的迁就,以免幼儿形成不正确地自我认识和自我判断 。
其三,教师、家长希望幼儿不要乱发脾气,首先自己要做到不乱发脾气,同时,对幼儿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 。相信幼儿在一次次发脾气的挫折中,逐步地学会一些策略和方法,来正确表示其内心的消极情感,以减少在宣泄情感时的破坏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 。



戴花夹子的“小伙子”
我不要弟弟





父母的困惑:
自打二岁的弟弟来到了艳艳家,艳艳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弟弟的到来,使他变得不听话了,“六一”儿童节到了,爸爸、妈妈请假带她和弟弟一起去公园游玩,大热的天,艳艳想吃冷饮,却不让妈妈给弟弟也买一份,妈妈问她为什么:“她十分不高兴地说:“妈妈是我的,我不要弟弟” 。
分析:
嫉妒是人的一种情感,一种不良的心理表现 。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到了三至四岁,一般都会有一点嫉妨心,从小娇生惯养和倍爱宠爱的孩子,其嫉妒心理会更重一些 。
三岁的艳艳已有了自我意识,以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艳艳是万般宠爱集于一身,现在多出了个弟弟来与之分享,她的心理不平衡了;这种失衡和失落,又没有及时引起家长的足够认识和重视,没有给予及时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艳艳较长一段时间生活在这种情感偏差的心境中,就产生了一种压抑、痛苦的情感,而这种情感逐渐就发展成了排他性的嫉妒心理 。
方法:
嫉妒的艳艳,正处于幼儿心理的过敏期,在这心理过敏期中,其一,家人对待两个人孩子的态度一定要平等、公平 。家长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做在前面,不要让她有遭排斥和被忽视的感觉 。如奶奶在喂弟弟吃饭前,先对艳艳说:“艳艳现在是做姐姐的了,比弟弟能干,会自己吃饭,来,吃给弟弟看看,让弟弟向你学习 。”奶奶喂弟弟吃饭时,不要离艳艳很远,可让她坐在边上自己吃,在吃的过程中,奶奶也可以不时的帮她一把,给她夹夹菜、喂喂汤,并用语言对她进行鼓励和赞扬,这样艳艳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就会乐意自己吃饭,并会越吃越有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