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粉彩辨别方法 粉彩瓷器鉴别方法



雍正的粉彩辨别方法 粉彩瓷器鉴别方法

文章插图
清雍正粉彩福禄寿三星盘口瓶
清雍正皇帝(1723-1735)在位十三年 。著名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正是在雍正年间出版,而宫廷文化在艺术创作上,继承康熙朝的成果,更精益求精 。陶瓷艺术便是其一 。雍正皇帝常令造办处的制作要“往秀气里收拾”、“往薄里磨做”“往细处收拾”,加以受西风东渐的影响,创作出有别于康乾两朝丰富的皇家用器,为清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清代彩绘瓷器的发展,在宫廷审美的引领之下,改变了瓷器装饰的表达方式 。过去的瓷器图案,主要以花纹图案为主要装饰内容,而清代以来,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和审美大量进入瓷器装饰,使瓷器作为使用器具同时,更具有艺术气息和观赏价值 。
康熙朝主要以青花见称,而粉彩作品,则仍处于探索阶段,官窑传世作品殊为罕见 。当时器物的胎骨较厚,彩绘也较简单 。直到雍正朝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中国陶瓷史》“清代的陶瓷”章云:“雍正粉彩的特点是由于在彩绘画面的某些部分采用了以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 。”“粉彩的彩绘步骤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出图案的轮廓,然后在其内填上一层玻璃白,彩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编撰者专论《景德镇彩绘瓷器》云:“粉彩的特点是,在彩绘画面中的人物衣服或花朵等某些部位时,运用一种含有‘砷’元素的‘玻璃白’,以求达到有不透明的感觉 。其彩绘的步骤是,在图案画面的某些特定部位上,先以玻璃白打底,由于它不透明,因此要空出所画的笔痕,等干了以后再将所需的色料用乳香油或清水调匀,在画上渲染”(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
以上两书论述的关键词:雍正粉彩、画面某些部位、“玻璃白”打底、用色料在画上洗染、突出阴阳、浓淡的立体感 。“玻璃白”是现代粉彩中的一种白色粉料 。清代陶瓷史料有“洋白”,没有“玻璃白”的名称 。目前发现最早记录“玻璃白”的是1936年刊行的吴人敬《绘瓷学》 。“玻白(即玻璃白),以青铅、牙硝、信石、石英等加玻璃少许制成 。”当代的配方是:铅丹、石英、硝酸钾、氧化砷、玻璃粉、铅粉等 。可见“玻璃白”中含有铅,洋白不含铅而含硼 。“玻璃白”与“洋白”的成分有所不同,并不是更名后的“洋白” 。现代科研成果表明,雍正粉彩与康熙珐琅彩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含砷,胭脂红都用金红,黄色着色剂都是氧化锑,珐琅彩含有硼(张福康、张志刚《我国古代釉上彩的研究》) 。也印证了《南窑笔记》、《陶冶图说》的“俱信石、硝粉”、“颜料与珐琅色同”云云 。


雍正的粉彩辨别方法 粉彩瓷器鉴别方法

文章插图
清 雍正粉彩福禄寿三星盘口瓶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粉彩的彩绘工艺分为描绘和填色两步骤 。描绘是根据装饰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粉本,画工笔画或图案,画完后填色 。《陶冶图说·圆琢洋彩》云:“其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 。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榻抹,而清水之色便于堆填也 。”这些是说,粉彩的各种色料性质不同,彩绘的景物不同,艺术要求不同,而用不同的液体调色 。一用芸香油调色便于渲染 。主要用于胶体状的胭脂红彩绘 。在画面的轮廓线内,平而匀地填一层洋白色 。再将胭脂红填在画面的深色部位,用洗染笔蘸油将色料洗染开来,末端红料渐淡直至消失,露出白底色,达到由深到浅、过渡自然的艺术效果 。一用胶水调色便于塌抹 。主要用于矾红彩绘 。用笔将桃胶调成的矾红料直接在瓷胎上洗染彩绘 。所谓榻抹”,是指把彩笔笔锋压扁,将矾红料由浓至淡逐渐抹开来 。一用清水调色便于堆填 。用于平填叶片、山石等较大块面的景物 。“堆”字形象地描述出了粉彩的填色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