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瓷器底足特征图片( 四 )


“火石红”(窑红),明之前由于胎土中含铁量高,加温时露胎处氧化成砖红,甚至羊肝色 。明时已较淡,但明宣德时还常见火石红斑,到清代仍可见到火石红 。
“湖米底”,见于明与明前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高,烧后高温下要通风冷却,吹风的砂底处氧化成米饭烧焦似的片片的痕迹 。
“敲底”,见于道光时钧红,由于其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 。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 。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一般胎色变深,且手感平滑 。
“沾窑砂”,由于过去特定的烧窑工艺,往往盘碗底足沾有较粗的窑砂,如磁州窑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明清时不少盘碗等瓷器足内也沾有窑砂 。
我们要抓住这些特征,结合各方面的经验,对鉴定瓷器会有帮助作用 。
鉴定瓷器的新老,看瓷器底足是重中之重
因为瓷器胎土改变不了,
而且每个年代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