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宝宝免疫力的营养


提高宝宝免疫力的营养

文章插图
哪些营养物质对提高幼儿免疫力最重要呢?专家介绍,主要有以下四种营养物质: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益生原、牛初乳 。提高宝宝免疫力的营养 优质蛋白质 2~6岁孩子每天应保证摄取300~500毫升奶 。苏宜香教授指出,首先是要补充足够量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营养不良将影响上皮、粘膜、胸腺、肝脏、脾脏、白细胞等免疫组织器官,以及血清中的抗体等的合成及功能 。安徽阜阳的假奶粉事件中,死亡的婴儿都是因为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呼吸道感染 。
【提高宝宝免疫力的营养】 而对于幼儿来说,优质蛋白质最好的来源选择就是奶或奶制品 。2~6岁的孩子每天要保证摄取300~500毫升的牛奶,配方奶粉更佳 。苏宜香教授表示,许多家长由于缺乏营养常识,觉得孩子大了就不需要喝太多牛奶了,忽视给孩子每日牛奶的摄取量,主观地认为孩子只要一日三餐中保证有肉类,就足够补充身体的蛋白质 。
但事实上,由于幼儿的咀嚼和消化能力并不成熟,不能很好地消化肉类中的蛋白质,所以仅靠一日三餐中的肉类,是满足不了孩子对优质蛋白质的摄取的 。而对于有“乳品中的白金”之称的牛初乳,苏宜香教授说,尽管在科学界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多数的意见仍然是持肯定态度,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关试验报告支持牛初乳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观点,所以,可以考虑配合牛奶每天增加摄取一定量的牛初乳 。
益生原 包括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在许多营养品或乳制品中都含有 。苏教授告诉采访人员,人体肠道内活跃着400~500种细菌,重约2公斤,数量约100兆 。细菌分两类:益生菌和致病菌(有害菌) 。益生菌包括有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而致病菌则包括大肠杆菌、 致贺菌、 沙门菌、芽胞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病毒(轮状,科撒奇病毒等) 。
健康的肠道是益生菌多于有害菌的 。益生原(Prebiotics)是益生菌的营养,可促进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例如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等 。益生原不被人体消化酶消化,作为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特定的营养物质,使其大量生长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益生菌定殖肠道形成优势菌群,竞争性排斥病原菌,抑制病原微生物在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的粘附,预防和治疗感染性腹泻 。
益生菌在利用低聚糖的同时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使肠腔酸化,进一步抑制致病菌 。此外,酸性产物也可作为肠粘膜细胞的营养物质,促进肠粘膜的健康和完整,构筑预防致病微生物侵袭的天然屏障,作为抗原库,促进婴幼儿免疫的成熟,使机体保持对微生物的适度免疫力 。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一种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的维生素,不少幼儿的乳制品中已含有 。苏宜香教授告诉采访人员,肠道粘膜每6天就要更新一次,对于粘膜细胞的更新,除了蛋白质外,维生素A的作用同样重要 。当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角化,上皮细胞脱屑和粘液分泌减少,分泌型抗体IgA也下降,从而消弱了粘膜表面的屏障作用,使微生物容易侵入 。她指出,早在20世纪20年代,维生素A就被认为是一种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的维生素 。现已知,维生素A在体内可维持上皮和粘膜的完整性,防止微生物和病毒的黏附和穿入 。
缺乏维生素A时,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失落,极易致感染,且对小儿的影响远大于成人 。儿童维生素A轻度缺乏可增加传染病发病,特别是腹泻和呼吸道感染;当纠正了维生素A缺乏后,可减少死亡率达20%~50%,麻疹患儿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死亡风险60% 。在苏宜香教授进行的一项维生素A干预试验中发现,补充维生素A可以提高接种麻疹疫苗的保护效应 。对9个月的婴儿同时给予维生素A和麻疹疫苗,疫苗的血清转化率增高,特异性抗体在18个月时达较高水平,有效延长体内特异性抗体的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