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妈妈母乳喂养8大要素


“天然母乳尚盖好”,丹麦哥本哈根预防医学机构的艾瑞克˙马丁生博士研究发现,哺喂母乳与小孩成人后的智商(IQ)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而且IQ会随着母乳哺喂期越久而越高,直到婴儿九个月大后,才不再有关联,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母乳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丰富营养,和哺喂母乳的亲密接触所致 。
在“安全奶粉”事件发生之后,母乳喂养再次引发大讨论 。母乳喂养安全、经济又方便,营养价值高……它的好处几乎每位妈妈都知道,但是很多妈妈因为没有奶水或者奶水不足才给宝宝喂奶粉,其实,每个妈妈都有可能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奶源,成功的母乳喂养需要注意8个关键要素 。实施“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刚出生的小宝宝和新妈妈各有三种反射,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神奇本领 。
【健康妈妈母乳喂养8大要素】 小宝宝的三个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和吞咽反射 。这些反射是人类的本能,其实在胎内32~36周时就逐渐建立了 。一个成熟的婴儿在出生时就已具备了这些反射 。尤其是吸吮反射,在生后10~30分钟最强,30分钟后减弱,要到第二天才恢复 。抓住新生儿生后一个小时的清醒期,练习和巩固这些反射,将有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
每一位新妈妈都有“泌乳反射、立乳反射和喷乳反射”3种反射,刺激得越早、越多,反射就会越强烈 。当然,婴儿的吸吮是对所有反射最有效的刺激 。早吸吮可促进妈妈及早分泌及排出乳汁,乳汁排出后又进行泌乳,使奶量渐渐增多,形成良性循环 。
正确哺乳 每次喂哺先让婴儿的唇触及乳头,诱发觅食反射,使宝宝的嘴张得足够大,含住乳头和大部分浮晕 。当婴儿嘴张大,舌向下的瞬间,即将婴儿靠向母亲,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晕也吸入口内,吸吮时婴儿两颊向外鼓起,嘴唇凸起,两侧乳房应交替哺乳,以免两侧乳房不对称,影响将来的美观 。对于乳头凹陷或较短者,应避免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以防止引起乳头疼痛和损伤 。哺乳结束后,可挤少量的乳汁均匀地涂抹在乳头上,以保护乳头表皮 。喂饱婴儿后,乳头应及时脱离婴儿口腔 。避免过早喂奶瓶 哪怕婴儿有吸奶问题时,也千万不能给他喂奶嘴 。一旦吃了奶瓶,婴儿就很难再学会正确的吸奶头的方式了 。而且吸橡皮奶嘴比较省力,也会使婴儿不愿意吃母乳 。实际上,即使婴儿没有吃奶问题,在一个月以内,也应该尽量避免喂奶瓶 。开始引入奶瓶时,每天只喂一次,观察婴儿吃母乳不受影响,再逐渐增加吃奶瓶的次数 。母婴同室 有人曾认为,婴儿刚刚娩出,那频繁的哭闹声会影响乳母休息,故采取母婴分离的办法,只是在喂奶时才让婴儿回到母亲身边 。其实,这样做对乳母、婴儿均不利 。母子触摸、婴儿哭闹、母子对视、婴儿气味等,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感情,而且还是一个个良好的刺激信号,可有效地刺激泌乳系统,解除下丘脑的抑制,导致泌乳素增高,乳汁分泌自然,状如涌泉 。充分排空乳房 在以往,很多产妇认为,乳房排空了,乳汁就会越产越少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充分排空乳房,会有效刺激泌乳素大量分泌,可以产生更多的乳汁 。在般情况下,可以用手挤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这样可以充分排空乳房中的乳汁 。当然,也可以使用优良品牌的电动吸奶器,这种吸奶器能科学地模拟婴儿的吸吮频率和吸力,能更有效地达到刺激乳汁分泌的目的,效果会更好些 。
按需供给 初生几天内,母乳分泌量较少,不宜刻板固定时间喂奶,可根据需要调节喂奶次数 。因为母亲乳汁较少时,给宝宝吃奶的次数相应增加,才能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 。假如固定喂奶,宝宝因饥饿哭闹,时间长了宝宝哭累了,等到了喂奶时间宝宝也因困乏疲劳,吃奶也不会多,且哭闹使宝宝胃内进入许多气体,吃奶后也会引起呕吐 。足月儿大致隔三四小时喂奶一次 。至于每次喂奶的时间,第一天每次每侧奶约2分钟,第二天约4分钟,第三天约6分钟,以后大约为8至10分钟,即一次喂两侧共约15至20分钟 。吸奶时间过久,会咽入过多空气,易引起呕吐,而且也会养成日后吸吮乳头的坏习惯 。保持乳房健康 健康的乳房乳腺,是泌乳的基本条件 。保持乳房(特别是乳头)卫生,防止乳房挤压、损伤,对有效地提高泌乳质量极其重要 。产后宜经常用开水清洗,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涤剂等,以免造成乳头干燥皲裂 。对于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房胀痛不适者,可轻轻按摩,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和乳汁分泌 。一旦出现乳头感染,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乳母内上衣应该穿着软布料衣衫,不宜衣着化纤、粗糙之衣,谨防对乳头的不良刺激 。足够的乳母营养 乳母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均有所增加,因此在膳食中应选用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并注意合理的调配,以达到合理膳食的目的 。食物要多样化,应包括粮食、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类等多种食品 。膳食配比要合理,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合理热比应分别为13-15%、25-17%和55-60%,餐次可适当增加并多喝汤汁.以利于泌乳 。